人到底会不会撑死?胃最多能装多少食物
我们常常用“吃撑了”来形容饱餐一顿后的感受,而现实中,真的有人因为摄入过多食物,让胃承受不住压力而破裂。
在重庆,一位年仅27岁的男子因为整日零食不断,终于在某晚将胃撑坏。他究竟吃了多少?让我们一竟。那个晚上,他的零食清单令人惊讶:蛋黄派、面条、薯片、萨其马、可乐,还有大量的花生。食物种类繁多,数量惊人。
晚上9点,他的腹部开始胀痛,疼痛如钻心。家人立即将他送往医院,诊断结果为急性胃扩张伴随胃穿孔。这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吃撑了”。
这样的病例并非罕见。去年,浙江也有一位女性在午饭后不间断地吃了5个小时的零食,又喝了大量水,最终因急性胃扩张紧急送医。医生从她胃里取出的食物,竟装满了两个脸盆!
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的张明博士也遇到过类似的患者,他们的胃因为摄入过多食物而穿孔,部位不同,但病因相似。南京市第一医院的袁捷副主任医师表示,虽然临床上较为少见,但确实存在因液体如水、饮料等摄入过多而导致急性胃扩张的病例。
那么,我们的胃在空腹时有多大?袁捷医生说,大约只有拳头大小。但当我们开始进食时,胃会开始自动扩容,这种变化被称为“容受性扩张”。这种扩张并不是无限的。可以把胃想象成一个气球,它虽然可以增大,但到一定程度后,胃壁会变得非常薄。
那么,我们的胃到底能装多少食物?张明表示,正常情况下,我们一次摄入1-2升的食物,胃就差不多到达极限了。我们在超市常见的大瓶可乐,一般容量为1.25升,与之相比,你就能大致了解你的胃容量。
需要注意的是,吃进肚子的东西种类也会影响胃的承受能力。水的排空速度最快,而脂肪的排空速度最慢。我们经常喝了一肚子水,很快就会有饥饿感;但早上如果吃了一大块肥肉,可能到了傍晚仍不觉得饿。
胃穿孔背后的风险与真相
面对一些遭遇胃穿孔的不幸人士,他们的故事让人深感同情。其中一些人还携带着额外的风险因子,无声中为自己的健康埋下隐患。
张明详细描述了这些患者的情况。有些患者拥有消化道溃疡却毫无察觉,仿佛胃壁上隐藏了一个脆弱的弱点。这个弱点可能在不经意间崩溃,导致胃穿孔的发生。有些患者在饱餐之后不安分守己,通过运动增加腹压,使得胃壁承受不住压力而破裂。还有一些患者,他们的饮食习惯如同自我摧残,暴饮暴食、饮酒无度,导致腹压波动,最终引发胃的畸形扩张。
当我们急性胃扩张的疼痛程度时,这简直是一场内脏的灾难。想象一下,你的内脏被浸泡在盐酸里,那种痛苦难以言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急性胃扩张听起来已经足够恐怖,而胃穿孔更是让这种恐惧升级。胃酸是强酸,PH值极低,一旦胃壁破裂,胃酸流入腹腔,就像是把五脏六腑置于强酸之中,其疼痛难以想象。
许多患者因为剧烈的疼痛,腹部变得坚硬如板,这种症状被称为“板状腹”。而有些患者因为疼痛满地打滚,这种情况在张明看来更为严重。因为患者的滚动会使胃酸接触到更多的腹腔组织,可能导致整个腹腔的感染,甚至难以清洗。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不停地吃呢?袁捷告诉我们,这可能与摄食中枢有关。正常进食时,大脑会接收到信号,摄食中枢会在适当的时候提醒我们停止进食。对于那些不停吃直到吃撑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忽略了这道提醒。张明的观察发现,多数急性胃扩张患者是因为饭后不断吃零食导致的,吃火锅和自助餐也更容易让人吃撑。这些吃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吃吃停停,然后再战一回合。多次进食、高脂肪的固体食物都会增加吃撑的风险。
那么如何防止吃撑呢?最好的建议是坚持“吃饭八分饱”。这包括控制吃饭的时间和速度。每餐定时定量,一顿饭吃足20分钟,每口饭都要咀嚼30次以上。吃完饭就离开餐桌,避免在餐桌边继续聊天导致无意识中的再次进食。零食应该在饭后2-3小时再吃。这样,我们可以大幅度降低“吃撑了”的风险。
胃穿孔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并采取措施预防。通过理解胃穿孔的风险和真相,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