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买药潜规则
药品价格差异显著:同一药物在不同地区与渠道的挑战
在湖南娄底的某个普通家庭里,吴海,一个年仅26岁的装修工人,因患有乙肝而需长期依赖抗病物恩替卡韦的治疗。恩替卡韦是一种口服抗病,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推荐其为治疗首选。这种药物的价格差异在不同地区和渠道却极为显著。
吴海的故事并非个案。恩替卡韦的价格在不同省份如河南、贵州、海南等,只有住院时才能享受报销的待遇。对于大多数慢性病患者来说,他们需要定期门诊治疗,繁琐的报销手续使他们无法充分受益。这种药物的价格相较于其他乙肝药物更为昂贵,许多门诊自费治疗的患者难以承受。
在药品流通行业工作的多位人士揭示了药品价格的构成逻辑。如果一种药品在医院售价为100元,其从生产企业出厂的价格可能仅为30元左右。在这之中,代理商、药品配送企业等环节都会产生成本。而更引人关注的是,一部分费用以回扣的形式进入到医院和处方相关的各级人士手中,另一部分则是医院的收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药店和医院的药品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
互联网为药品价格透明化带来了一线希望。吴海这样的患者通过互联网发现了不同地区的药价差异,并尝试从网上购买药物,结果发现价格大幅降低。李超也分享了他的经历,他曾看到药品在不同省份的价格差异很大,并成功在互联网上找到更便宜的药品。
那么,为什么线下药店的药价如此昂贵呢?据湖南某连锁药店的推广人员透露,药店的药品成本包括出厂价、代理商的加成、零售指导价等。而线上渠道则更为直接地连接消费者与上游品牌,剔除了层层代理商的利润。这也是医药电商价格优势的核心来源。专家指出,线下药品零售的毛利普遍在35%-40%,而线上渠道一般为12-15%。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降低药价、破除“以药养医”的现象成为改革的重点。国家已经提出取消药品进价基础上的加成作价制度,以进一步降低公立医院的药品销售价格。对于广大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如何真正落实并保障患者的利益,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在这一背景下,更多的患者可能会选择通过互联网平台购买药品,以获取更为合理的价格。但与此也需要加强药品市场监管,确保互联网购药的便捷与安全。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如何适应这一变革,调整销售策略和降低成本,也是他们需要面对的挑战。“两票制”与“营改增”联手重塑行业销售格局,使得给予医生的回扣空间日渐逼仄。尽管这些灰色费用在短期内难以彻底消除,但它们正在从隐秘走向明朗,被纳入企业的销售成本之中。在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启动了一场综合改革,药品价格逐渐实现了“平进平出”。尽管卫生部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试图通过消除药品加成来削弱“以药养医”制度的根基,但这一制度并未受到根本性的冲击。
这一现状对于普通患者而言似乎并不明显,因为他们仍然面临着高昂的药价和难以捉摸的药品产业链。或许只有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才能彻底打破药品产业链的固有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天价药”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透明性,让药品信息、价格、供应链等方面得以公开,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将有助于构建一个全新的药品市场,让患者能够买到更加实惠、安全的药品。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还能够实现药品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药品的供应效率和监管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我们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打破药品产业链的固有模式,让药品市场回归公平、透明和合理,让每一个患者都能够享受到优质、实惠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