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的症状及治疗
胃肠炎的症状与中医治疗及日常调理
胃肠炎,这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常常突然起病,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这些症状有时可能伴随发热,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我们来了解一下胃肠炎的三大主要症状。
1. 腹泻。这是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症状。腹泻的轻重程度不一,如果腹泻时间过长或量过大,容易导致脱水、尿少、发热等现象。特别需要警惕的是,有些儿童在无明显腹泻的情况下出现抽搐、高热的症状,这可能是急性肠炎或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2. 腹痛。急性胃肠炎的腹痛多发生在上腹部、脐周部。疼痛有时轻如闷痛,有时重如剧痛,呈阵发性。患者常常可以听到腹鸣。
3. 恶心、呕吐。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呕吐现象,呕吐物常有馊味。除了恶心、呕吐,急性胃肠炎还可能伴有头痛、发热、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
对于胃肠炎的中医治疗,根据不同症状分为四种类型:肠胃湿热、寒湿阻滞、食滞胃肠以及脾胃虚弱。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及药方都有所不同,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调理胃肠炎也非常重要。由于胃肠病是慢性病且易复发,必须坚持长期服药。不可症状稍有好转就骤然停药,也不可频繁更换药物。服药疗程为13个月,症状缓解后还需巩固治疗12个月或更长时间。
生活要有规律,不可过度劳累,并注意气候变化。胃肠病的发作与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因此病人应注意根据节气冷暖及时增减衣被。
注意饮食卫生,三餐定时定量,饥饱适中,细嚼慢咽,都是促进胃肠病康复的良好习惯。要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地塞米松、强的松等。如因疾病必须服用,应遵医嘱,配合其他辅助药物,尽量减少胃肠的不良反应。
胃肠炎虽然常见,但也不能忽视。了解胃肠炎的症状、中医治疗方法以及日常调理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