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太晚吃会诱发胃癌?三种人患病几率高
胃癌背后的真相:饮食无规律真的会引发胃癌吗?
胃癌,这个令人畏惧的病症,其发病率日益上升,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有人说,晚餐吃得太晚容易引发胃癌,这是真的吗?让我们跟随这篇文章的脚步,深入这个问题。
一、晚餐吃得太晚,真的会引发胃癌吗?
日本东京大学的栗田英男教授领导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答案。他们调查了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的胃癌患者,发现这些患者大多有吃夜宵的习惯,其中晚餐时间无规律者占到了38.4%。栗田英男教授分析,吃夜宵对胃的伤害非常大。因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约23天就要再生一次。而这一过程主要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黏膜就不能得到及时修复。晚上吃的食物留在胃里,会促进胃液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导致抵抗力减弱,出现溃疡。如果常吃一些油炸、烧烤、腊制食品,里面的致癌物质会进一步伤害胃部。研究者指出,为了健康,我们应改变饮食习惯,尽量避免吃夜宵。
二、哪类人群是胃癌的高发群体?
1. 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其他肿瘤的人,其得胃癌的几率更高。建议这类人在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一次。
2. 长期吸烟、饮酒者: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这些习惯会对胃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应及时调整。
3. 胃病患者:如患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的人,要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并定期去医院复查。
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我们应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高风险因素。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让我们共同守护自己的健康,远离胃癌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