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进入数九寒天后,北方的气候特征无疑可以用一个“寒”字来概括。从中医的视角来看,冬季是阴气极盛、万物潜藏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相对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就是避寒就温,保护阳气,使阴阳相对平衡,为来年的生机勃发做好准备。
冬季养生的根本在于保持宁静。在寒冷的冬季里,人们需要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黄帝内经》提倡的一种状态是:避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不慌不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要注意室内通风。冬季,人们往往会紧闭门窗,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再加上汗水的分解产物、消化道排出的不良气体等,会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能会出现头昏、疲劳、恶心和食欲不振等现象。冬季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在冬季养生中,敛阴护阳也是重要的一环。由于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除了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外,还要特别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极易受到风寒的侵袭。老人、儿童和体弱者更要重视背部的保暖,避免阳气的伤害。冬季洗澡要特别小心,以免因不慎造成伤风感冒,引发呼吸道疾病等。
食补在冬季调养中也是尤为关键的。冬季气温低,人体为了保持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必须多吃富含这些营养物质的食物。寒冷也会影响人体泌尿系统,导致无机盐的损失,应多吃含钾、钠和钙等无机盐的食物。鸡、甲鱼、龟、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适合身体虚弱的人食用。
冬季养生要遵循避寒就温、保护阳气的原则,从饮食、起居、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调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寒冷的冬季保持身体的健康,为来年的生机勃发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