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方法 学问大
中药煎煮之道,深含学问。煎剂,作为中药药物中吸收最快、作用最强的形式,又被称为汤药。其缺点也显而易见:煎药费时,药液不易保存。如何正确煎煮中药,确实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问。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昆明院区的中医科医师虞凯强分享了他的经验。在使用煎剂时,通常需分两次用药。建议每次煎两碗,取适量冷水,先用急火(武火)煮沸,再转为微火(文火)慢慢煎制。
药剂科药师张伶祝则详细阐述了煎药的细节。他强调,煎药需使用纯净冷水,不宜用热水,并在煎药前先泡水20分钟。药材的种类和特性决定了煎煮的方式。某些药材需要先煎,以增加药物溶解度,如鳖甲、龟板、石膏、龙骨等,需先煎煮20分钟。而后下的药材如薄荷、紫酥、大黄等,为了减少挥发油的耗损和成分的破坏,应在煮好前3至5分钟加入。
包煎药材通常比较细小,容易糊浆,因此需要将这类药材装入布袋中煎煮。而对于那些含有大量胶质或黏性成分的药材,如阿胶、龟鹿二仙胶,它们在加温后能迅速溶解,因此也被称为洋化溶化。有些药材如川七(研粉)、参类、天麻、琥珀、珍珠母等,因为含有大量挥发性成分,不宜入锅煎煮,而是直接冲服。
张伶祝还建议,若民众担心服用中药后出现呕吐情况,可在用药前少量姜汁或姜片来缓解症状。
中医针灸康复临床医学博士黄怡认为,中药的煎煮过程实际上是药物有效成分不断释放和溶解的过程。不同的煎药方法会导致中药药效的差异。中医对于中药的煎法极为考究。同样的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疗效果就会大相径庭。即使医生的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疗效。
这篇《中药煎煮方法 学问大》的文章由网友『少年与猫』至相关平台。若您觉得此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