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时节起居的原则
雨水时节,人体作息的节奏似乎与自然的韵律紧密相连。随着太阳的西落,我们的身体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节奏。太阳,这生命的起源,它的光芒不仅给予我们温暖,更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在阳光普照的日子里,我们的精神随着太阳的高度而振奋,阳气升腾,精力充沛;而到了夜晚,当太阳在地球的对面悄然落下,我们的阳气也随之潜藏,为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提供宁静的环境。
我们可以将人的身体比作一部精密的机器,夜晚的睡眠就像是给这部机器充电,而白天的活动则像是在使用电量。如果充电不足,那么在使用时自然会感到力不从心。
大自然为人体的“充电”过程设定了节律,这个节律如同四季更迭,分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大乐章。人们只有顺应这个节律,才能拥有健康与长寿;违背它,则可能损害身心。
一天之中也有四季之分。以北京时间为准,早晨3点到9点是一日之春,9点到15点是一日之夏,15点到21点是一日之秋,21点到次日3点是一日之冬。日冬时段是最佳的“冬眠”时刻。
在古代,皇家的作息也严格遵循这一规律。皇帝和太子们清晨3点左右就起床理政、读书,晚上19点左右就寝。3点到5点是古代的寅时,又称平旦之时,此时阳气未升,阴气未退。古代人早起不会超过3点,晚起也不会超过5点。
一天之中也有24个节气,3点是“立春”,5点是“惊蛰”。惊蛰时分,地球生物的阳气开始涌动。如果在此时分前起床活动,阳气会化为清气;反之,如果不起床,阳气就会转为火气。如果5点还没有起床,到了6点春分阴阳不分,可能会导致人头昏脑胀、腰膝酸软。
如果你晚上醒得早,3点之后醒来可以继续睡,但不要超过5点;如果你睡不着,就不要赖床不起。可以起来喝杯热茶,做做室内缓和的锻炼。如果感到疲劳,可以在早饭后打个盹儿。但是切记不要一直睡到7点才起床哦!这样既能顺应自然的节律,又能保证身体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