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水调歌头
健康养生 2025-04-13 01:40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中秋词中的翘楚,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丙辰中秋的密州。那时的苏轼任知州,借月亮抒发对胞弟苏辙的思念之情。这首词的情感与艺术魅力,让人叹为观止。
这首词以“明月几时有”开篇,仿佛词人仰望天空,对宇宙人生发出深深的追问。词中的情感与哲思交织,展现出超脱与眷恋的矛盾。一方面,词人向往“乘风归去”的出世生活,另一方面又深深感受到“何似在人间”的现实羁绊。
上阕虚实结合,意象转换灵动。从月宫的幻境到人间烟火,展现出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有豪放的“琼楼玉宇”,也有细腻的“照无眠”。词中的语言风格兼具豪放与婉约之美。
下阕则借月之圆缺喻人世离合,提出了“不应有恨”的豁达观点。无论人生的离合悲欢,还是月亮的阴晴圆缺,都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最终,词人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深深祝福,也体现了超越时空的普世情感。
苏轼与苏辙的手足情深,但因仕途辗转已多年未见。中秋之夜,醉酒后的苏轼将对亲情的深深眷念升华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词被誉为“中秋词之绝唱”,通过月亮的意象,将人生的无奈、离愁、祝福和希望融入其中,成为中华文化中阐释人生无常的经典表达。
每当读到这首词,仿佛可以看到那个中秋夜晚,苏轼独自饮酒,仰望天空,思绪万千。这首词不仅是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它的情感之真挚,哲理之深刻,艺术之精湛,都让人为之动容,为之赞叹。
上一篇:预防尿失禁 多做凯格尔运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