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俊二的剧场电影《情书》好看吗?
《情书》是一部以黑白为主调的电影,整个画面没有过于鲜亮跳脱的颜色,给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感觉。电影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两人的来往信件,娓娓道出中学时代一段无疾而终的暗恋。
影片的场景原本设定在神户,但实际上是在小樽拍摄的。当时神户只下了一些小雪,而小樽却迎来了非常可观的大雪。这场雪落下的小樽美得如同幻境,让人陶醉其中。
在这个美丽的幻境里,博子遇见了与自己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藤井树,让人不禁产生许多遐想。许多观众都会问,男主藤井树对博子是真爱,还是只是因容貌相似而产生的情感寄托?
透过漫天飞舞的雪花,我们走向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我?电影所描述的不仅仅是一段回忆,更隐藏了回忆中鲜为人知的故事。错过的时光虽然珍贵,但我们仍然要活在当下。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是因为它给观众带来了强大的情感共鸣。随着镜头里的皑皑白雪展现的,是一段稍嫌青涩的过往。如果不是导演高明的手法,或许整个故事会显得平淡无奇。
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给了我们强大的共鸣呢?我想,是电影中的“未完成性”。女树的爸爸因感冒转肺炎去世,而她自己感冒时却依然拖着病体。爷爷因为儿子的去世,深陷于当年的选择之中,固执地住在老房子里不愿搬家。这些暗伤是这个家庭无法言说的痛楚。
同样,男树在面对女主家门口时,手拿一本似水年华,难以启齿的矛盾点也源于这些未说出口的故事。博子虽然有了交往的对象,却依然徘徊在对方的回忆里。书信往来中,他们回忆着当年因为名字而拿错试卷、受伤后依然想奔跑在田径场的经历。这些都是博子未曾见过的不一样的藤井树。
电影中空无一人的图书馆,柏原崇穿着制服,靠在散满阳光的窗台边,白色纱窗随风飞舞,阳光笼罩着他,仿佛带着光。这一幕是所有女生初恋的模样。
《念念》是张艾佳文青风格的一部作品,里面讲“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切的转折都来源于那封寄往天国的书信,如同蝴蝶效应一般,一点小小的改变带来了巨大的转折。当被时间与记忆困住时,我们需要思考什么该留在意念之中,什么该从想念中抛弃。
最终,爷爷背着重感冒的女树赶到了医院;妈妈不再强行搬家;博子与新男友来到了男树失足的那座山;女树也在一群中学生羡慕的眼光中,收到了那封迟到了很多年的情书。故事似乎迎来了最终的结局,所有人都得以圆满与解脱。然而震撼的那一刻真正发生时,大多数人却无知无觉。只有多年后的真相席卷而来时,内心才会终于掀起滔天巨浪。日本人在讲述爱情故事方面有着超乎寻常的纯真与深刻他们擅长从小处剖析情感生与死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暗恋以及人性的阴暗与丑恶他们以含蓄的方式展现故事逻辑严谨如同推理小说一般让人回味无穷。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深深感受到了日本人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无法忘记他们所展现的关于人性与情感的剖析以及那些关于爱与遗憾的故事。难以置信的人性阴暗面,犹如寒冬凛冽的寒风,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内心。在这残酷现实的另一面,却存在着告白时的嘲讽之中所隐藏的深情,以及情书里温情脉脉的倾诉。
在我年幼无知时,我第一次观看了这部影片。与大多数人的感受不同,我被其中的哀思深深触动。那份哀思源自于生命的流逝,留下的却是无尽的思念和悲伤。就像那黄昏时刻,无人陪伴在我身边,无人关心我的冷暖;那温馨的粥,无人问我是否温暖。那份孤独和寂寞,如同冰冷的刀割,刺痛我的心。
更令我无法接受的是,也许你从未真正爱过我。时隔多年,当我再次观看这部影片时,我理解了博子在八岳山上的呼喊:“你好么”“我很好”。那是一种情感的释然,是对过去的告别。
你好么,我已经放下了。所有的痛苦和悲伤,都终将埋藏于这群山之下。无论你是否曾经爱过我,都已经不再重要。生命的旅程中,我们会经历许多磨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学会释怀和接受。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前行,迎接未来的挑战。无论过去经历过什么,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现在和将来。因为生命的美好,正是在于我们不断前行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