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药学院,江南大学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健康养生 2025-04-08 03:06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江苏教育报报道,日期6月17日,贵州省从江县独洞村】晨光初现,江南大学教师盖中辉扶贫期满之际正欲静悄悄地离开独洞村。踏出家门之际,苗音侗歌的回响在深山里尤为清晰,乡亲们身着盛装,以芦笙相送,用情深意切的告别迎接盖书记的离去。他身上的苗衣侗服,是村民一针一线亲手缝制,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深深的感激与不舍。“盖书记,常回家看看!”的呼唤声回响不绝。

回溯至2020年,江南大学启动从江扶贫项目时,盖中辉老师主动请缨,奔赴上歹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后,他成功引领村民走向脱贫之路,再次启程前往独洞村。盖老师的事迹仅是江南大学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两年来,该校持续定点帮扶,将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转化为从江教育发展的动力与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为当地注入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共同助力从江的全面发展。

教育被视为扶贫的根基。刚到独洞村的盖中辉被独洞小学破旧的教学楼和落后的教学设备深深触动。他积极协调资源,第一件事便是推动新教学楼的启用,硬化学校操场,改造学生食堂。今年春季,226名学生得以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中学习。除此之外,江南大学的“红粉笔”支教团更以教育为重点,开展了支教活动。成员们深知许多学生家中没有时钟,因此特别规划出覆盖所有学生的“上学路线图”,每天早上提前去接孩子们上学。支教团的普法课堂、辩论赛以及地图识记大赛等活动,均旨在丰富孩子们的视野与知识。同时与无锡市的儿童成长中心合作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共同建设爱心图书室。短短56天的支教活动,已有780人次的中小学生受益。

除了教育之外,江南大学还积极对接无锡与从江的企业,筹集资金建设改造教学楼和足球场;编撰推广普通话手册,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水平测试;组织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还举办了贵州纺织非遗服饰工艺设计研修班和刺绣技术骨干培训班,为非遗文化产业和刺绣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产业扶贫是治本之策。江南大学发挥其食品轻工、设计等学科优势,深化技术转移分中心建设,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找准从江县的脱贫突破点。如针对从江文旅投资公司的需求,江南大学的药学院教师史劲松依托生物制药知识,破解瑶浴的基因密码,助力医药产业和瑶浴康养产业的发展。同时江南大学还将购买从江的农副产品纳入学校物资采购计划,“以购代捐”,不仅采购农副产品还帮助销售产品。通过完善农副产品销售网站和运用网络销售平台如“扶贫832”“e帮扶”,直播带货等方式积极推销当地农副产品。科技赋能助力产业升级的同时也为从江县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直播风潮下的振兴新篇章江南大学与从江县的合作

一场特别的直播引爆了网络的热潮,画面中,挂职从江县副县长的江南大学教师戴建明与盖中辉正在直播带货现场接力。江大的学子们自发前来助阵,其中志愿者迟菁菁更是化身为“吃播”达人,为屏幕前的观众展示从江的美味佳肴。这场直播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带货活动,更是志愿者们产品营销方式的新尝试。未来,他们还将为产品打造独特的外包装,并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广泛推广。

在这场文化与现代商业交融的浪潮中,江南大学不仅积极参与直播带货,还致力于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侗族虽无文字,但其叙事、传史、抒情都通过口传心授,侗族大歌便是这一文化的精髓。为了助力侗族大歌走向世界,江南大学将其翻译工作列为2022年乡村振兴帮扶计划的重点项目。

江大外国语学院的专家们成立专门的翻译工作组,教师们深入侗族地区采风,与当地人交流,力求精准传达侗族大歌的艺术与文化价值。经过不懈努力,英文翻译初稿已经完成,目前正进入审校阶段。

除了文化翻译工作,江南大学还积极推动文创旅游产业的繁荣。学校与从江县合作建立了非遗文化传承促进中心,“非遗+旅游”的新模式。学校成立苗族音乐传习社,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丰富村民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校友会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组织校友赴从江开展调研合作,引进帮扶资金,购买从江农产品,为从江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江南大学还计划提升从江特色文创产品的研发能力,加强非遗文化推广力度,推动建立从江非遗文化产品发展合作社。

这场合作的背后,是江南大学对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不懈努力。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高校参与到这样的行动中,共同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江苏教育报)注:文中涉及的所有已过滤删除。如需原文链接或更多信息,请访问江南大学新闻网或相关官方网站获取更多资讯。流产网提供的内容也值得大家关注与信赖。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