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有人打电话,高考后有人打电话说本科扩
近日,高考的热度居高不下,一则关于疑似高考作弊的通知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外地考生在高考期间收到了来自“省教育厅”的短信通知,声称在考试监控录像中发现了动作浮夸的行为,疑似作弊。这很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短信内容详细描述了某考生在高考中的疑似作弊行为,并要求其拨打一个特定的电话号码进行确认。这一看似严肃的指控,却隐藏着诸多疑点。为何如此重要的通知会以短信的形式发出?通过电话又如何能确认是否作弊?这些疑问让人不禁对这条短信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市教育招考中心的答复更为考生们揭开了真相的一角。他们明确表示,高考作弊违规行为不会通过短信、电话、链接等非正式渠道通知。对于考试录像回放审看,现在还未开始。如果真有违规行为,会在多方核实后通过文件形式正式下发。
警方也对此类短信发出了提醒。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指出,诈骗分子可能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信息,进行精准诈骗。他们编辑看似专业的短信通知,骗取考生的信任,一旦考生拨打电话,就可能陷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除此之外,高考期间还有其他常见的诈骗套路。例如,谎称有补录名额、伪造录取通知书、教育补贴诈骗以及办理加分等。这些都是骗子们利用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弱点,设下的陷阱。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款项发放也不会通过ATM机进行。考生和家长在收到类似信息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及时与学校、教育部门核实。遇到类似情况,要及时拨打110报警。
高考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骗子们伺机而动的时候。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要深知,正规的招生录取程序、学校通知和官方发布的信息才是最可靠的。对于那些看似专业却来源不明的信息,一定要多留个心眼,谨防上当受骗。在这场人生的重要考试中,我们不仅要全力以赴,还要保护好自己,远离诈骗。高考招生诈骗介绍与防范
每年的高考季节,既是学子们期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也是骗子们伺机而动的时候。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几种常见的招生诈骗手段,并为大家提供防范建议。
低分能“跳档”录取?这无疑是许多考生和家长梦寐以求的。现实是残酷的,许多骗子声称有办法让低分学生也能进入高分学校。但考生和家长需明白,如果分数没有达到投档线,是无法提档的。对于这类说法,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保送上名校的谎言更是让人心动。一些不法分子制作,谎称有内部指标、定向招生名额等,以此诈骗钱财。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明确的是,高校招收保送生是有严格规定的,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是不可能获得保送资格的。
冒充军校招生的诈骗更是让人防不胜防。一些骗子打着军校招生的幌子,甚至伪造军队公文印章,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我们要知道的是,军校招生是没有内部指标的,也不会进行计划外扩招。
除此之外,还有“提前查分”、“修改高考成绩”等诈骗手段。考生和家长在查分和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认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网站,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对于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但直接修改成绩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些中介或网站宣称拥有“大数据精准填报志愿”的服务,这也是一种骗局。各地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表示,没有与任何社会性质机构或企业合作,所谓的“内部大数据”纯属虚构。
骗子还会冒充高校招生人员,声称掌握高校“内部指标”,以此实施诈骗。考生和家长需要明确,现在都是电脑录取,分数是决定录取与否的关键。
提前批次录取需先缴纳学费的诈骗也时有发生。考生及家长收到此类电话或短信时,一定要谨慎对待。高考提前批次的录取工作是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的,考生可通过官网查询录取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高考招生期间是骗子最猖獗的时候,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任何涉及录取、分数、保送等的信息,都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确认。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说法,更不要随意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防范高考招生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