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名句默写「祝福高考诗词名句」
2018年
《论语为政》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两句,阐述了成为教师的关键条件,即需要温习学过的知识并获取新的理解与体会。
韩愈的《师说》是为少年李蟠而作。文章末尾的“好古文”,揭示了李蟠的文学爱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展示了他的儒学素养之广泛。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一句描绘了周瑜的儒将风采;“樯橹灰飞烟灭”,则凸显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在《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即便是微小的食物关乎生死,但如果“呼尔而与之”,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而如果是“蹴尔而与之”,即使是乞丐也会拒绝。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两句,描绘了昔日的琵琶女备受追捧的场景。
苏轼的《赤壁赋》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荀子劝学》中提到,即使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不如须.静之所学也”;踮起脚尖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说明了借助外物的重要性。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李煜在《虞美人》中,除了春花秋月,那“小楼昨夜又东风”也是引发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表达。
2019年
《庄子逍遥游》中的斥无法理解大鹏的翱翔之志,它自称腾跃起飞,“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李白的《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回顾了古老的传说“五丁开山”。
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战争未胜,仍无法还乡。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丽”,展现了主人公邹忌的形象之美。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描绘了阿房宫的占地极广和雄伟壮丽。
苏轼在《赤壁赋》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了乐声婉转悠长、延绵不尽之美。
《论语子罕》中,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表明了普通人也有坚定志向,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为子择诗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师说》中韩愈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2020年:
《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两句反映了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度。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青衫泪湿江南春,船头淅沥暗雨稠”两句。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他对天上的情况并不确定感到犹豫和顾虑。
《庄子逍遥游》中,引用了神秘的志怪书《齐谐》的内容,描绘大鹏南迁的壮丽景象。当大鹏展翅飞向南海之际,“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朝下看”。在六月的大风助力之下,它展翅高飞,逍遥于天际。
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以渔歌为证,巧妙地印证了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那渔歌中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哀转的猿鸣声与渔歌的悲凉旋律相互呼应,共同描绘出三峡的壮美与哀愁。
乐曲的演奏过程中,每一个停顿都蕴含着情感的表达。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了这一点:“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的沉默,如同泉水的凝结,为接下来的音符积聚力量。
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即使面对“故国不堪回首”的悲痛,仍然无法忘却自己在金陵的宫殿。他感慨万分地叹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昔日的繁华已逝,只留下物是人非的悲凉。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描绘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那繁花似锦的景象中,特别提到了花草:“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湖岸边的花草生机勃勃,为洞庭湖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