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治疗方法
1. 认知行为疗法(CBT-I)
通过调整睡眠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白天补觉)和纠正对失眠的错误认知(如过度担忧睡眠)来改善睡眠质量。
具体技术包括:
刺激控制疗法:仅在困倦时上床,避免在床上进行非睡眠活动(如玩手机)。
睡眠限制疗法:限制卧床时间以提高睡眠效率。
2. 中医调理
中药治疗:如肝郁脾虚证可服用疏肝解郁、健脾安神的中药(如酸枣仁胶囊、天王补心丹)。
外治疗法:针灸(取穴神门、三阴交等)、耳穴压豆、艾灸、刮痧等可调节气血循环。
3.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或剧烈运动。
白天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但避免睡前2小时剧烈活动。
4. 放松训练
渐进性肌肉放松、深呼吸、冥想等可缓解焦虑,促进入睡。
5. 物理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光疗(调节生物钟)等适用于睡眠节律紊乱者。
二、药物治疗方法
1. 西药
:如艾司唑仑、右佐匹克隆(短期使用,避免依赖)。
抗抑郁药:如米氮平,适用于合并焦虑/抑郁的失眠患者。
2. 中成药
如归脾丸(脾虚型)、安神补脑液(气血不足型)等,需辨证使用。
三、注意事项
综合治疗:轻中度失眠优先尝试非药物疗法,严重者需药物联合心理治疗。
个体化方案:需根据病因(如焦虑、疼痛)选择针对性措施。
及时就医:若失眠持续或伴随情绪障碍,应寻求专业评估。
以上方法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