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子吃得太多易伤身
粽子,那是端午节独特的味道,是纪念先贤屈原的一种深情表达。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品尝粽子是再美好不过的事情,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粽子虽美,却不宜过量。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那是一种黏度高、不易消化的食材。过量食用粽子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引发腹胀腹痛,更可能影响到我们对其他营养的摄入。一餐之中,吃粽子的数量不宜超过一个,更不能将其当做主食,连续不断食用。
现代粽子制作越来越高级,肉、豆沙、蛋黄等丰富内容被包裹其中,这使得粽子的脂肪、糖分、热量都相对较高。对于超重、高血压、高血糖的朋友们来说,需要谨慎对待粽子,尽量避免食用。即使没有这些状况,我们吃粽子时也应避免蘸糖,以防糖分过高。
吃粽子时需要注意搭配。粽子容易产生饱腹感,因此应搭配吃一些纤维较多的蔬菜或喝一些红豆汤以帮助消化。我们要避免与冰凉的西瓜等食物一起食用,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引发不适。
我们也可以在粽子的原料上做些改变,比如加入五谷杂粮、红豆、红薯等对孕妇有益的食物,这样,粽子也能变成健康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粽子不适合做早餐。早晨是我们的胃肠道功能最弱的时候,而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早餐吃粽子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对于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引发旧病复发。同样,晚上睡觉前也尽量不要吃粽子,以免导致胃胀。如果一定要吃,最好在食用后散步、慢跑或做其他运动来帮助胃肠蠕动、促进消化。
保存粽子时也要注意温度,吃不完的粽子应放在冰箱保存。冷藏时最好不要超过三天,再次食用前要加热。冷冻时间也不应过长,超过两个星期的粽子可能不新鲜。
微微健康网温馨提示:粽子作为美食在我国广受欢迎,端午节期间几乎人人都会品尝。但在此,提醒那些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们,粽子虽好,可不要贪吃哦。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也关注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