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贴“三伏贴”起水疱是正常反应
【典型问题重现】
伍女士(手机号码为138××××5798)于日前开始了她的三伏贴疗法。初次贴敷之后,她发现贴敷部位的皮肤出现了发红现象,且伴随一些微小的水疱。这让伍女士产生了疑惑,这样的反应是否属于正常?是否应该继续贴敷?
【专家解读】
1. 起水疱是药效渗透的正常反应
天津市南开医院针灸理疗科主任吕福全教授指出,三伏贴是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效果的。在贴敷后,皮肤出现发红、轻微起水疱等现象是药物渗透进皮肤的正常反应。吕教授进一步表示,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贴敷后起水疱的患者往往治疗效果更佳,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放心继续贴敷。
2. 贴敷后的皮肤护理要点
完成贴敷后,一旦药饼取下,只要皮肤没有破损,晚上洗澡是没有问题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用力搓背。淋浴后,可以使用毛巾轻轻擦干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水疱,不需要特殊处理,等待其自然吸收即可。若感到不适,可以涂抹湿润烧伤膏以减轻不适。对于较大的水疱,可以使用消毒针挑破底部,排出液体后消毒以防感染。如果皮肤出现较大的破溃,可以暂停一次贴敷,待痊愈后再继续,这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3. 爱美人士需“慎贴”
对于贴敷后的皮肤反应,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那些注重外貌的人士。因为许多人贴敷后可能会留下色素沉着,这种“色斑”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消退。爱美的人应该谨慎选择贴敷。今年的“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总共需要贴敷四次三伏贴。在头伏和二伏的贴敷时间应严格控制,最好不要超过6个小时。
【温馨提示】
三伏贴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在刺激穴位、促进身体康复方面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在进行三伏贴疗法时,还是应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困扰和疑虑。对于任何身体状况的变化,都应及时向医生咨询,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