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泳池对人体有哪些健康隐患?做好个人防护最重要!
炎炎夏日,游泳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运动。游泳不仅有助于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还能改善体脂百分比。在享受游泳带来的乐趣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游泳场馆中存在的健康风险。
游泳过程中的主要健康风险来源于游泳池水。由于游泳池水直接与人体接触,人体的代谢物、化妆品以及消毒剂等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为细菌和病毒的繁殖提供了条件。游泳池水的卫生状况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游泳池水的卫生安全,消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常用的消毒方式包括氯化消毒、臭氧、二氧化氯、紫外线及溴制品等。其中,氯化消毒因其价格较低且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游泳池水中消毒剂的含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场馆卫生管理状况、游泳者数量、池水温度和换水率等。
如果游泳池水中消毒剂含量偏低,池水无法有效消毒,容易滋生微生物;而含量偏高则会对人体皮肤黏膜产生刺激作用。游泳过程中人体的代谢物和防晒霜等都会进入池水中并与消毒剂反应生成消毒副产物,对游泳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在游泳过程中,个人防护非常重要。中疾控建议佩戴泳帽、防水眼镜、鼻塞、耳塞等,避免消毒剂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游泳过程中要注意杜绝一些不文明行为,如入池前不冲淋、不带泳帽、不浸脚、泳池吐痰、泳池小解以及入池后搓澡等,以减少对游泳池水的污染。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了解游泳池水消毒的常用方式。目前,游泳池多采用三氯异氰尿酸作为消毒剂,它能够有效快速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在保障游泳池水卫生的我们也要关注游泳过程中的健康危害。水中的“氯”是一种常见的刺激物质,对皮肤和头发有较强的损伤作用。在水中呆久了容易出现眼睛发红、皮肤发白等现象。
在享受游泳带来的乐趣的我们也要关注自身的健康。选择合适的游泳场馆、了解游泳池水的消毒方式和健康危害,做好个人防护,杜绝不文明行为,才能更好地享受游泳的乐趣,同时保障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