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怎么引起的?病因是什么?
流行性感冒,一种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被人们简称为流感。这种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其主要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其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患者都具有传染性,其中病初2至3日的传染性最强。
在临床表现上,流感具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的特点。病程相对较短,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对于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的患者,流感易引发并发症,如肺炎。在流行病学上,流感的特点最为显著:它能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并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我国北方,流感大多发生在冬季;而在南方,则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流感病毒根据白及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被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经常发生变异,这些变异有两种形式: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抗原漂移是由于同一亚型内的基因突变产生新毒株,会造成流感的小流行;而抗原转变则是新毒株的HA和NA与原流行株完全不同,出现新的亚型,这会导致流感的大流行。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相对较为稳定,较少发生变异。乙型流感常呈局部流行或散发,而丙型流感则主要侵犯婴幼儿。
在传播途径方面,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的。病毒存在于病人或带毒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可以通过咳嗽、喷嚏、说话喷出的飞沫经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如污染的食具、玩具、毛巾等传播。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病毒后或接种疫苗后,虽然可以获得同型病毒的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并不持久,一般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型间也没有交叉免疫。由于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人们有可能反复感染,当大量人群被新变异株感染时,就可能引发流感的暴发。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做好预防和控制流感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