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爱耳日:我国因聋致残率明显下降老年
在全国爱耳日的背景下,我们聚焦于保护听力健康的重要性。每年的3月3日,我们都在强调“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的主题。从医学专家的角度,我们呼吁全社会加强护耳意识,关爱我们的听力健康。
我国近年来在防聋治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随着《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接受了人工耳蜗手术和术后康复训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余力生表示,因聋致残率明显下降,这标志着我国在听力残疾康复救治方面的努力取得了实效。
除了手术治疗,我国还积极推进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以加强预防,减少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多个省市已经实施免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如福建省福州市、北京市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更多的家庭受益,有效预防了听力障碍的发生。
老年性耳聋是我国听力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占据了半数以上的比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听力健康日益受到关注。专家指出,老年人听力下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是预防老年痴呆的关键。对老年人听力障碍的及时干预能显著降低老年痴呆发生率。
保护听力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是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尤其是85分贝以上的噪音。使用耳机时,不要将音量调得过大,更不要长时间使用。当职业因素可能给听力带来伤害时,要做好防护,坚持戴耳塞、耳罩。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抽烟酗酒、紧张等,也能有效预防突发性耳聋的发生。
保护听力,需要强化爱耳意识。出现听力受损时,要及时就医。对于婴幼儿来说,如果在10月龄至1周岁时无法表达简单的词语,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对于中老年人群,若在噪声环境中与人交流听不清、电视机音量调大或出现听力下降伴有耳鸣、眩晕、恶心等症状时,也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保护听力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强化爱耳意识,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