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整作息与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每天固定时间上床和起床,避免白天长时间午睡。
睡前准备:睡前1-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干扰;可以尝试温水泡脚、听轻音乐等放松活动。
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18-22℃),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2. 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CBT-I):纠正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减少对失眠的焦虑,通过睡眠日记记录作息规律。
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或冥想,帮助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3. 药物治疗
短期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如艾司唑仑)或非苯二氮类药物(如佐匹克隆),注意避免长期依赖。
新型药物:如达尔瑞利定(GABA-A受体调节剂),可精准调节睡眠,减少依赖和停药反弹风险。
褪黑素: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者,但需注意剂量和长期使用的潜在影响。
4. 中医调理
针灸/推拿:刺激神门、内关等穴位,或通过头部按摩促进放松。
中药/食疗:酸枣仁汤、百合莲子汤等安神食材,或归脾丸等中成药调理气血。
5. 物理治疗
光照疗法:早晨接受自然光照射,调节褪黑素分泌。
经颅磁刺激(TMS):通过磁场调节大脑神经活动,改善睡眠质量。
6. 其他建议
适度运动:白天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活动。
饮食调节:晚餐清淡,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可适量摄入牛奶、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
如果失眠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日间功能损害,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如焦虑症、睡眠呼吸暂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