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失眠症状诊断 临床上失眠的表现有哪些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睡眠时间和质量的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根据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下面将从失眠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失眠的核心临床表现
失眠的症状表现主要分为夜间症状和日间功能障碍两大类。
夜间睡眠障碍症状
1. 入睡困难:指卧床后超过30分钟仍无法入睡,患者常描述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思绪纷乱如"放电影"。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数小时才能入睡。
2. 睡眠维持障碍:表现为夜间频繁觉醒,整夜觉醒次数≥2次,每次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患者常主诉"睡眠很浅","连针掉地上都能醒",或"整夜似睡非睡"。
3. 早醒:比期望的起床时间提前30分钟以上醒来,且无法再次入睡。常见于凌晨2-4点醒来后无法继续睡眠。
4. 睡眠质量下降:表现为多梦,尤其是噩梦连连,醒后感觉疲劳,没有休息感。部分患者描述"做了一宿梦,比不睡还累"。
日间功能障碍表现
1. 疲劳与不适感:白天精神不振、嗜睡、眼皮沉重、全身乏力。严重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
2. 认知功能损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患者常描述"老师讲的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3. 情绪障碍:易怒、烦躁、情绪低落或焦虑。长期失眠可能导致抑郁症状。
4. 行为问题:多动、冲动或易出错,如开车时易发生事故。
5. 免疫力下降:长期失眠者易感冒、呼吸道感染等。
失眠的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和治疗指南,失眠的诊断需综合考虑以下标准:
慢性失眠诊断标准(必须同时符合1-6项)
1. 睡眠异常症状:存在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或在适当时间不愿上床睡觉中的一种或多种。
2. 日间相关症状:存在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惹、日间思睡等至少一种日间功能障碍。
3. 排除环境因素:睡眠问题不能单纯用没有合适睡眠时间或不恰当睡眠环境来解释。
4. 发作频率:症状每周至少出现3次。
5. 病程要求: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
6. 排除其他睡眠障碍:症状不能被其他类型睡眠障碍更好地解释。
短期失眠诊断标准
符合慢性失眠的第1-3、6条标准,但病程不足3个月和/或症状频率未达每周3次。
失眠的临床分型
从中医角度看,失眠可分为多种类型,各有其特征表现:
1. 心脾两虚型:入睡困难,睡中多梦易醒,伴食欲不佳、腹泻。
2. 阴虚火旺型:入睡困难伴手足心发热、盗汗。
3. 肝郁气滞型:入睡困难伴胸胁胀痛,情绪抑郁。
4. 脾胃失和型:睡不安稳伴脘腹胀满,消化不良。
5. 心肾不交型:心烦不寐伴头晕耳鸣。
失眠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中国内地成人有失眠症状者高达57%,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失眠的危险因素包括:
失眠的病程具有持续性特征,1-10年随访研究中成人失眠持续率为30%-60%。长期失眠可导致神经衰弱、抑郁症等严重后果,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