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从历史脉络到现代风采的多维度解读
回溯至1940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图书馆,开始了它的历程。历经多次更名与合并,现今已发展成为集中关村校区图书馆和良乡校区徐特立图书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55699平方米。接下来,让我们从多个维度深入这座学术殿堂。
一、馆舍资源:空间与馆藏的双重盛宴
走进这座现代化的图书馆,你会被其大开间设计所震撼。两校区图书馆均配备了中央空调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供舒适的阅览环境。馆内设有3137个阅览座位和46个研讨间,满足各种学习需求。无线网络覆盖全馆,为师生们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
而馆藏资源更是丰富。截至2023年底,纸质文献达285.7万册,电子资源超过1823万册,包含电子图书213万册和论文1610.1万册。数据库达315个,形成具有国防特色的资源体系。
二、服务功能:基础与特色的完美结合
图书馆的基础服务全面且完善,包括全开架借阅、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查收查引等。还设置了代查书、复印装订等便民项目,满足师生的日常需求。
特色服务方面,图书馆支持委托借阅,读者可通过i北理APP、图书馆官网或线下服务台办理跨校区图书调配。而且,自2025年新增的AI学术工具培训服务,将助力科研效率的提升。
三、学术支持:教学科研与学术活动的双向驱动
在教学科研方面,图书馆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如《专利信息与科技创新》《文献检索与数据库利用》等,年覆盖学生超过5000人。还拥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并联合培养公共管理博士生。
学术活动方面,图书馆定期举办“阅享北理”系列活动,包括原创诗词大赛、科学家主题展览等,并开展高水平学术发表培训,为师生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四、组织架构:领导班子与管理体系的双重保障
当前,图书馆的领导班子包括党总支金军、馆长杨静等。2025年完成的党总支换届选举,确立了“四部一室”管理架构,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组织保障。
五、近期动态:蓬勃发展与创新进取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25年4月,新增了“百图数字图书馆”“智能制造知识服务平台”等试用资源。有325位北理工学者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预发布名单。图书馆还积极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党纪教育专题党课等党建活动,不断推进党建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海洋,更是一个融合学习、研究与交流的多功能学术平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学术的脉搏,体验到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