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自其创立以来,历经数载积淀,已然成为甘肃农业大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2003年,该学院由原机电工程系(始建于1958年)与水利水电工程系(始建于1976年)合并组建而来^[1]^。历经多年的风雨洗礼,工学院在2017年1月进行了重组,拆分为两大分院机电工程学院与水利水电工程学院,这一时期的工学院,已然成为全校本科规模最大的学院^[1][5]^。在拆分之前,工学院的壮丽篇章可谓丰富多样。
历史与架构
工学院的专业设置广泛,涵盖了水利、机械、农业工程等多个领域。其中,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均被一本招生,且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1]^。部分专业如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交通运输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已陆续停止招生^[1]^。学院的组织架构严谨而又充满活力,下设农机系、水利水电系、机械系等7个系及一个工程基础教学部,同时拥有农业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校外实践基地^[1][4]^。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拥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北方旱区作物生产装备工程博士点等荣誉^[1]^。
科研与师资
科研是工学院的重要支柱之一。学院曾承担国家“863计划”专题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课题,成果丰硕,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1]^。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批知名学者,如赵武云院长这位博士生导师便是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代表^[1][7]^。教师团队在农业装备研制方面有着突出贡献,曾主导研制胡麻联合收割机、玉米残膜捡拾机等重要装备^[7]^。
后续发展
经过拆分后,原机电工程系发展为机电工程学院,继续深耕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专业领域,并成功升级为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等高等级的学位授权点^[5]^;水利水电工程系则归入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尽管两院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继承了工学院在农业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优势^[1][5]^。
地理位置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曾坐落在兰州市安宁区的营门村一号地带,这个充满活力的地区见证了工学院的辉煌历史和发展变迁^[1][4]^。如今,无论学院如何变迁,其始终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工程人才,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奋斗与辉煌的史诗。在未来的日子里,工学院将继续秉持其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