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人员不在社交媒体发布
涉密人员在社交媒体使用和涉密文件处理中的保密规定与管理要求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涉密人员在社交媒体使用中的保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确保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安全,涉密人员在社交媒体使用中需严格遵守以下规定,避免违规行为导致的泄密风险:
一、信息发布限制
涉密人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时,必须提高警惕,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1. 严禁在任何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涉及国家秘密或工作秘密的信息。这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抖音等。不得传输、存储、处理任何涉密内容,确保涉密信息不泄露。
2. 禁止谈论敏感信息。涉密人员不得通过私人聊天、群组讨论等方式谈论涉密会议内容、内部敏感信息及未公开的重大,以免引发泄密风险。
3. 严格管控宣传内容。在单位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文章前,必须履行保密审查程序,不得引用未公开的涉密文件或纲要内容,确保发布的内容合法合规。
二、涉密文件处理要求
涉密文件是保密工作的重点,涉密人员在处理涉密文件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 禁止使用非密工具处理涉密文件。不得通过手机拍照、图文识别小程序转换涉密文件,或使用普通通讯工具传输涉密文件,以免导致泄密风险。
2. 限制涉密文件存储方式。涉密文件应存放在专门的保密柜或安全存储介质中,不得将涉密文件带离办公场所,或在非办公环境中进行打印、扫描等操作。
三、会议与活动管理
涉密会议和活动是保密工作的关键环节,涉密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 禁用互联网会议软件召开涉密会议。涉密会议应在安全保密的场所召开,不得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非密平台召开,禁止录音录像及传播会议内容,确保会议安全。
2. 禁止携带智能设备进入涉密场所。手机、智能手表等具有录音录像功能的设备不得带入保密要害部门或涉密会议场所,以免发生泄密。
四、违规后果及应对措施
违反上述规定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纪律处分和刑事责任。涉密单位工作人员应强化保密意识,定期接受保密培训,严格遵守“十严禁”“十二严禁”等规范性要求。应加强对社交媒体使用和涉密文件处理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奖惩机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保密工作的有效实施。
涉密人员在社交媒体使用和涉密文件处理中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管理要求,提高警惕,确保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