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空肠套管术(胃转流支架系统)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

生活常识 2025-04-28 10:21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引言

长期以来,肥胖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更是常见,这两者都与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息息相关。胰岛素抵抗及其伴随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会显著提高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那么,一种新型的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医疗手段十二指肠空肠套管如胃转流支架系统,能否为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风险带来希望呢?旨在深入十二指肠空肠套管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

正文

2型糖尿病(T2DM)无疑是心血管疾病(CVD)的主要危险因素。事实上,CVD已成为T2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除了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外,T2DM还常常伴随着多种其他CVD风险因子,包括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Kg/m,心血管事件风险就会上升。对于超重和肥胖的人群来说,他们患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更是数倍于BMI正常者。控制BMI应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优先任务。

代谢手术是近年来治疗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主要方式,其在减重和控制代谢指标方面效果显著,并能有效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为此,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在T2DM治疗指南中正式将代谢手术列为肥胖合并T2DM的治疗措施之一。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Roux-en-Y胃旁路术(RYGB)、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等。大量临床研究和随访数据表明,RYGB因其在改善血糖和具有独特的代谢调节作用,仍是治疗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主要术式。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内镜下介入术为治疗病态肥胖及肥胖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十二指肠空肠套管(DJBS)术是一种借鉴了RYGB减重手术原理的新型内镜下介入手段。它通过植入一段膜管来隔绝内容物与肠壁的接触,模仿手术切除的效果。这一技术具有可逆性,植入体内的膜管可以随时取出。

一项来自巴西圣保罗医学院的研究了DJBS术在改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和降低心血管风险方面的效果。研究纳入的对象是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BMI≥35 kg/m、患有T2DM并伴有或不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研究者采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G/HDL)来识别胰岛素抵抗患者,并比较了DJBS植入前后6个月的比值,以评估胰岛素抵抗是否有所改善。

在T2DM、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IR的发病率较高。IR和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是这些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尽管肥胖患者往往对胰岛素有抵抗,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出现IR。在接受DJBS设备的77名病态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70%的患者出现了IR和代谢综合征。这些患者在接受DJBS设备植入后的6个月里,接受了医学监测,并没有使用降血脂药物或改变原有药物剂量。监测结果显示,TG/HDL比率显著改善,HbA1c显著下降,表明IR得到了显著缓解,糖尿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一结果令人振奋,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图1展示了DJBS设备及植入示意图。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可以看到其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心血管风险方面的潜力。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和数据的积累,我们有望更深入地了解DJBS术在代谢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十二指肠空肠套管如胃转流支架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医疗手段,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我们期待这一技术能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和生活质量。通过的研究发现,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而言,植入DJBS设备能有效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示,TG/HDL比率从5.75明显降低到4.36(P=0.0001),这意味着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也随之显著降低。这一发现与McLaughlin等人的研究相符,他们曾指出,TG/HDL比率的数值分界值为3.5,可作为识别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风险的参考。

在这项研究中,令人振奋的是,有42.6%的患者完全控制住了他们的胰岛素抵抗,他们的TG/HDL比率低于3.5。所有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体重均显著下降。这意味着DJBS不仅有助于减轻体重,还能有效控制代谢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等,这些指标都是与心血管风险紧密相关的。

值得注意的是,DJBS作为一种内镜下介入操作,其独特的优势在于不破坏人体正常生理结构,并且可以随时取出,因此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与传统的代谢手术相比,DJBS在疗效上同样出色,但患者的恢复时间可能会更短,且并发症的风险也相对较低。

与此国内科研型企业已经自主研究出了同类型的内镜下置入器械“胃转流支架系统”。这一系统在DJBS器械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艺和材料的改进,并进行了充分的临床试验,从而减少了介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了操作的可靠性。据消息,“胃转流支架系统”已经启动了多中心临床试验,针对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早期试验成果显示,受试者在置入“胃转流支架系统”3个月后,减重效果显著,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参数等指标同样得到了显著下降。

文献综述

在深入研究中国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领域时,我们不得不提及两大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以及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写作组发布的同名指南。这两大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这两种疾病在中国现状的全面概述,以及防治策略的关键建议。

与此多项研究正在体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例如,Bogers等人进行了一项包含超过30万人的21项队列研究的元分析,发现超重与冠心病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这种关联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李剑虹等人的研究也显示,中国成年人BMI指数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关联。

针对肥胖患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Li等人的研究表明,针对肥胖患者进行减重手术可以带来早期心血管益处,降低未来十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McLaughlin等人的研究则集中于如何通过代谢标志物识别胰岛素抵抗的个体,这些个体可能面临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他们的研究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也在涌现。一项前瞻性研究了新型内镜十二指肠-空肠旁路在肥胖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这种新的治疗方法为肥胖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中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对于超重和肥胖的人来说,早期识别并控制相关风险因素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找到更为精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应对这些挑战。这些成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也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心血管健康的实用建议。

上一篇:秦嗣新个人简介(秦嗣新是谁)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