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你的孩子家暴了吗?
一、一个中国父亲与英国母亲的遭遇
在一个古老的国家,一个严厉的企业老总作为父亲,平日里不苟言笑,对下属要求极高。他对自己的儿子却显得唯命是从。他的儿子是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常常惹是生非。每当父亲为他安排工作,那“男孩”总是短暂地留任后就离职,使得父亲因此得罪了许多朋友,以至于他的求职之路愈发艰难。
尽管父亲已经动用所有资源和人脉帮助儿子,儿子却不领情。他对父亲安排的工作总是心生怨言,认为它们低端、薪水微薄或是前途未卜。而对于那些高薪或前景光明的工作机会,他却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去争取。父亲的这种付出并未引发儿子的反思,反而让他深感内疚。在儿子生日那天,父亲甚至赠送了一辆豪车以表达歉意。
而在英国,一个名叫罗莎的母亲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后,将儿子视为生活的唯一支柱。当儿子进入青春期后,他的行为开始变得叛逆和失控。儿子经常逃学、夜不归宿,甚至带一些奇怪的朋友回家居住。罗莎对儿子的行为感到绝望和无助,她不敢干涉儿子的生活,生怕失去他的爱。
这两个故事虽然极端,但背后反映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现代的孩子似乎更加叛逆,越来越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情况可能会对孩子的未来人际关系和婚姻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二、孩子的“家庭暴力”现象引人深思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孩子害怕父母,但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害怕自己的孩子。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家庭关系似乎发生了颠倒(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从绝对的家长权威制转变为孩子日益被宠纵的现象,父母的权威逐渐减弱。
现代父母更加开明,他们希望为孩子创造一个更自由的成长环境。社会对教育孩子的呼声也偏向于避免责打和责骂孩子。这种温和的管教方式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叛逆和难以管教。
美国儿童心理问题咨询师Sean Grover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来自子女的家庭暴力”。当谈论家庭暴力时,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来自伴侣的暴力。家长们是否意识到来自自己孩子的家庭暴力呢?那个曾经可爱的小天使,如今可能对你冷言冷语、辱骂嘲笑。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发脾气或对你使用冷暴力甚至威胁。你害怕失去他们的爱,不知道除了满足他们的要求还能做什么。
这种关系仿佛变成了一个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关系,但很多家长可能认为这是正常的。Sean Grover发现,许多遭受这种暴力的家长会为孩子的行为找借口,甚至责怪自己。他认为孩子对父母的不尊重行为反映出了一种消极的亲子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正常。
三、如何培养出不“暴力”的孩子?
无论多么和睦的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都会有冲突。这是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是一个时代和另一个时代的碰撞,无法避免。冲突并非都是不好的,叛逆在成长过程中是值得鼓励的现象。因为通过反抗权威这种行为,孩子逐渐形成自我身份,为他们今后逐渐脱离父母做准备。如果孩子在试探父母界限时没有得到清晰的回应或父母一再后退,孩子可能会开始越界,甚至表现出暴力行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试探父母的界限,例如顶嘴、打破父母设置的规则、不按时回家等。并非所有试探界限、开始有反抗意识的孩子都会变成对父母采用暴力的孩子。那些最终会对父母实施家庭暴力的孩子,实际上是父母一手培养出来的。父母需要设定清晰的界限并坚持原则,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成长环境。在我们如何养育孩子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三种父母的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暴力倾向。这并非是不可逆转的情况,但需要我们对育儿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这篇文章旨在揭示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父母行为模式以及应对策略。
第一种父母类型是内疚型父母。当他们的生活遭遇困境,如疾病、财务问题或离婚等,他们会对孩子产生内疚感,觉得对不起孩子。为了弥补这种内疚,他们可能会过度溺爱孩子,给予孩子过多的自由,却忽视了适当的引导和控制。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感。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理解并接受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将压力转嫁给孩子。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的规则和界限,同时保持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
接下来是焦虑型父母。这类父母常常过度担心孩子的表现和能力,他们的焦虑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无法胜任任何事情,从而产生挫败感和愤怒情绪。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我们需要信任孩子,相信他们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面对挑战,而不是过度保护他们。
最后是包揽型父母。这类父母希望为孩子解决所有问题,不愿意让孩子面对挫折。挫折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教会我们如何应对困难,如何坚持不懈。如果我们总是替孩子解决问题,他们可能会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依赖他人,缺乏自信。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教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机会去尝试、去失败、去学习。
那么,如何培养出既有人格独立又懂得尊重的孩子呢?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我们的童年经历、与伴侣的关系以及我们的行为模式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围。我们需要明确设定规则和界限,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我们需要树立榜样,通过我们的行为和情绪表达方式,让孩子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尊重他人。
当孩子出现暴力倾向时,我们需要了解背后的原因。他们是否在学校遇到了困难?是否在学习上感到压力?我们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教孩子如何用言语表达情绪。当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冲突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避免激化矛盾。我们需要与伴侣携手合作,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只有当我们达成一致的意见和行动时,我们才能有效地纠正孩子的问题。
养育孩子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发展阶段,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有人格独立又懂得尊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