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轮渡关闭时间(码头关闭轮渡停,抹不去武 --- 船上的记忆-午

生活常识 2025-04-23 01:52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趸船与轮渡:武汉的水上记忆

昔日,王家巷至曾家巷的轮渡停运,唤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地理学家刘献廷曾赞美武昌过渡的便捷与实惠。汉阳东门至武昌平湖门的渡船,安全快捷,价格亲民,成为商贾云集的见证。

随着时光的流转,武汉经历了现代化进程。张之洞的爱将冯启钧创办了利记轮船公司,开启了武汉轮渡的先河。从汉阳门到王家巷的航线见证了武汉的发展变迁。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码头逐渐兴起与衰落。曾家巷码头的出现与纱厂的发展紧密相连,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建国后,这些码头依然承载着普通市民的通勤需求。军队曾欲炸沉船只以进行反破坏行动,但轮渡员工努力保护船只得以恢复运营。趸船与轮渡是武汉人民的记忆与依赖。

武汉因水而兴,长江与汉水的两岸居住着众多老武汉人,他们对轮渡的依赖如同夏日竹床、冬日藕汤般不可或缺。即使在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后,这种依赖依然未变。轮渡不仅仅是江南与江北之间的互通工具,更是沿江快速路。人们可以从汉口逆流而上到达汉南纱帽镇或顺流而下到新洲阳逻镇等地。轮渡还承载着普通市民的通勤记忆,月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提及轮渡票,人们总会想起那些承载了太多回忆的圆板和纸票,上面或许还有长江大桥的浮雕或渡轮在波涛中前进的图案。这些记忆仿佛让人重返那个依赖轮渡的时代。“几公里”的距离,自行车是最方便的解决方案,上船还需买张票。

骑自行车过江,是一场力量的较量。那时,没有便捷的栈桥,只有层层叠叠的台阶,人们称之为“礓踏”。车轮无法直接行驶,只能顺着台阶旁的斜坡,用力推上去。

走过台阶,踏上趸船,这是一段摇摇晃晃的旅程。带孩子的乘客紧紧牵着孩子的手,生怕他们掉进江中。汽笛一响,船身开始缓缓移动,大群的江鸥受惊腾空而起,人们的心情也随之飞扬,仿佛与江鸥共同翱翔于长江之上。

在长江二桥建成之前,每天乘坐轮渡往返于江南江北的是一群庞大的群体,其中包括国棉职工和武钢职工。粤汉码头到红钢城的轮渡线路,可以说是他们的专线。

这条航线长达数公里,早晨从粤汉码头到红钢城需要半小时,下午回程则需要四十五分钟。这段时间既不能用在工作上,也不能用来照顾家庭,却足以让人们享受休闲时光。

同事们结伴而行,玩扑克游戏“管三家”,或者沉浸在古龙小说的世界里,这些书是从书摊上租来的,封面用坚韧的牛皮纸裱过。而嫂子们则交流着时尚的发型和毛衣的新花样。

那时的轮渡非常繁忙,如果仅让一层楼的乘客下船会太慢,所以趸船上建有吊桥。船靠岸后,水手系好缆绳,一楼的工作人员打开铁栅子门,二楼放下吊桥,让两层的乘客一起下船。这一壮观的场景,未曾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或许可以与今天的汉马开赛场面相提并论。

轮渡虽然方便,但天气却是个不确定因素。三伏天时,烈日下的船体烫得如同火炉;而三九天里,人们则要在轮机房旁等待温暖,虽然那里充斥着刺鼻的柴油味。遇到雨天,上船打滑、下船捏刹;如果下雪结冰,轮渡可能会停航。这时,人们只能回到单位过夜,等待第二天再出发。

苦中作乐,用不懈的努力换取明天的幸福。这也许就是武汉这座江畔城市市民的精神吧?长江的涛声依然响起,那些旧日的船票还在手心吗?你是否还能再次登上那艘曾经的客船?

关于江滩轮渡的关闭和老轮渡停航的回忆,是武汉人心中无法抹去的记忆。每当提及这个话题,都会引起无数人的共鸣。那些曾经的航行、曾经的欢声笑语,都成为了珍贵的回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