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设备不离身 全球10亿青年恐听损
全球逾亿年轻人的听力健康面临严峻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有大约超过十亿年轻人正处于听力受损的风险之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音乐设备音量过高所致。特别是在中高收入国家的12岁至35岁年龄段中,大约有一半的年轻人因为个人音乐设备或智能手机的播放音量过高而面临听力受损的风险。
置身于喧嚣的音乐会或夜店,年轻人更容易暴露在可能破坏听力的声音环境中。WHO的听力损害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不安全的音量环境中生活,这种环境可能对听力造成永久性损害。听力一旦受损,就再也无法恢复。而听力受损的严重性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对个人心理健康产生长期不良影响。我们必须要对此予以关注并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听力健康。
那么何为不安全的音量环境呢?WHO指出,处于85分贝以上的环境超过八小时,或者在100分贝的环境中待上十五分钟,就已经被视为不安全的声音环境。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噪音都可能超过这些分贝数。比如交通高峰期的噪音可能达到85分贝以上。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球迷使用的巫巫兹拉喇叭产生的声音强度高达120分贝。暴露在这种声音中仅仅超过九秒就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听力伤害。这种伤害是巨大的,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我们的听力健康。
为了避免听力受损的危险,WHO给出了一些建议。使用个人音响设备的时间每天不应超过一小时,并且音量应该降低。在嘈杂的环境中一定要佩戴耳塞。也需要担负起责任,制定公共场所的严格噪音规范,保护公众的健康和权益。这些措施看似简单但却十分重要,对于保护年轻人的听力健康具有极大的意义。我们要引起年轻人的注意并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到保护听力的行动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年轻人听力受损的风险保护他们的听力健康让他们更好地享受生活享受音乐的美好和喜悦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年轻群体的听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