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冯玮
随着国内创新药及生物药领域的蓬勃发展,实验动物模型的需求日益高涨。在这个背景下,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药康生物”)于4月12日正式启动申购,计划公开发行股票5000万股。此次募资预计总额达11.27亿元。这家仅成立五年的公司,即将迎来上市,背后更是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如高瓴、红杉、摩根士丹利和云峰基金的加持。
药康生物的成功离不开其创始人高翔深厚的科研背景。高翔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和美国费城发育生物学与解剖学系,曾在罗氏分子生物学研究所以及全球最大的小鼠资源中心The Jackson Laboratory工作。他带领的团队在南京大学建立了国内首个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甚至完成了全球第一只基因编辑狗的制作。
药康生物专注于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客户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以及包括模型定制、定制繁育、功能药效分析在内的一站式服务。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石,小鼠因其基因组与人类的高度同源、生理机理相似、繁殖能力强、世代周期短、饲养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
在这之中,药康生物的“基因敲除小鼠”最为引人注目,其售价高达11723元,毛利率接近95%。随着新药研发对特定疾病小鼠模型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的营收也逐年攀升,2018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329.06万元、1.93亿元、2.62亿元和3.94亿元。
事实上,药康生物的快速成长只是国内医药研发领域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由于海外进口实验动物模型的供应限制,国内科研机构和新药研发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研发进度的压力。随着国内医药企业的积极研发和创新,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正在实现进口替代,直接拉动了上游实验动物模型的需求。
风投的加持和市场前景的乐观预期让药康生物成为了瞩目的焦点。成立仅五年,该公司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吸引了包括鼎晖投资、国药控股、高瓴创投、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参与。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打开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药康生物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小白鼠的大生意,更是一个关于生命科学和人类健康的美好未来。市场规模方面,临床前市场被测算出全球范围内在2020年达到了646亿美元。据预测,这个市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将以每年近八成的复合增长率,也就是高达7.7%的复合年增速发展。其中,中国的增长势头尤为迅猛,预计临床前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574亿元迅速扩张至2025年的1159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惊人的15.1%。这一增长的背后,无疑反映出医药研发行业的繁荣与进步。
深入了解国内的市场,我们发现啮齿类实验动物产品市场规模已经从2015年的仅仅十亿元,跃进到2019年的三十三亿元。预计从2019年至2024年,这一市场还将以每年超过四分之一的速度,复合增速达到惊人的24.2%,到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近一百亿元。这一数据清晰地展示了医药研发领域对于高质量实验动物的需求在持续增长。
回顾过去的一年,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全年中,国家层面发布了超过五百条与医药行业相关的政策,这表明国家对医药研发的重视和支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医药研发已经从仿制为主转向创新为主,创新药、CRO及实验动物等相关领域都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对于国外小鼠模型研发和应用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特别是美国杰克逊实验室和查尔斯河实验室等知名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小鼠模型生产、供应和应用服务体系。然而在国内,尽管有南模生物、药康生物和百奥赛图等领军企业崭露头角,但整体而言,涉及动物模型的公司数量仍然不多。
尽管南模生物和药康生物在市场中拥有可观的毛利率,但净利润却并不算高。这也反映出虽然市场空间大,但竞争同样激烈,企业需要在垂直细分领域中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这其中可能存在的挑战和机遇,或许是现有企业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政策的助推和市场的高速增长下,这个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入局者。而对于现有的企业来说,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如何在垂直领域中建立自己的核心壁垒,将是他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在此,流产网希望大家能从这个市场中获得启示和帮助。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智慧来引领行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