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简单大方教室布置,简单大方的教室布置
北邮智慧教室的革新之路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室的空间布局和技术配置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邮电大学(北邮)的智慧教室建设,成为众多师生瞩目的焦点。从布局、技术设备,到教室环境的细节打造,都体现了对教学活动的服务和对高效学习的追求。
北邮的智慧教室改造,仿佛一场静悄悄的科技革命。人们好奇地关注着这所学校的新装备,感叹其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实际上,这场改造并非简单的更新换代,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在2018年的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北邮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到2022年建成100间智慧教室。仅仅几年时间,这一目标已提前实现。从最初的24间智慧教室的升级改造,到沙河校区教学楼39间智慧教室的正式投入使用,北邮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智慧教室的百间建设。
这些智慧教室涵盖了多种类型,包括学科特色型、互动研讨型、“5G+全息”远程互动型、“5G+虚拟演播”型和VR等多种类型。百间智慧教室中的“黑科技”,如多视窗教学系统、正面双屏教学系统、VR技术、5G通信和全息投影等,已经走进了日常教学课堂,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VR互动”教室中,教授们利用VR资源进行演示,学生们佩戴3D眼镜,仿佛身临其境般学习复杂的空间几何结构。而在“5G+全息”智慧教室中,借助先进技术,远程互动变得十分顺畅,让教学不再受距离限制。
除了令人难忘的技术升级,北邮智慧教室的设计理念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汪晓春副教授是智慧教室空间设计负责人,他表示教室环境与教学活动应该是相互对应的。不同的教学活动需要不同的空间布局和技术配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团队将智慧教室分为社交竞争教室、有序训练教室、独立思考教室等多种类型。
例如,社交竞争教室具有强烈的社交属性,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他们站出来做领导者。此类教室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讲授、决策和交互,因此教室设计注重小组活动空间,并配备即时聊天软件、共享屏幕等技术工具。这样的设计理念确保了教室的空间布局和技术配置能够真正服务于教学活动,促进高效学习。
北邮的智慧教室改造不仅提升了教学环境的质量,更是推动了教育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北邮为其他学校树立了榜样,展示了如何将先进技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在北邮智慧教室的空间设计实施过程中,设计团队深入洞察本校学科特色,独具匠心地简化为人文类、理工类、经管类、艺术类四大类别。为此,他们在智慧教学楼一层精心打造了八间充满学科特色的智慧教室,以响应不同学科的需求,提升教学体验。
人文类教室以中心研讨为核心设计理念,鼓励学生们站在舞台中央,勇敢表达自我。教室四面对称的触控大屏与电子白板,使得课堂研讨活动得以轻松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经管类教室的特色在于超大的LED显示屏和副主讲区,为学生们呈现案例展示和比较式讨论式教学提供了绝佳平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小助手,培养领袖气质。
理工类课程因板书内容较多,设计团队特别配备了可左右推拉的记忆黑板。一拉即开,覆盖整个主讲区,为教师提供了超大的书写空间,满足其书写需求。
艺术类的智慧教室更是别具一格。课桌椅选型活泼、颜色跳跃,教室四周预留了整面的书写墙和作品展示柜,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作品的绝佳场所。
这些智慧教室不仅服务于教学功能,更在细节上融入各种创新设计,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从外观到内饰,每个教室都体现了设计团队的巧思妙想。
北邮的智慧教室建设不仅强调个性,也兼顾共性。所有教室都配备了活动桌椅、电力轨道、学生书写墙面等通用设备设施,确保了建设的系统性。
借助本校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团队的专业设计,北邮的智慧教室建设实现了优化显示、支持互动研讨、促进资源获取、强化智能管控。学校还广泛收集师生反馈,让智慧教室的建设真正满足实际需求。
教务处副处长张锦绣表示:“1785名师生的问卷反馈充满了期待,我们也希望提升智慧教室带给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北邮各类型智慧教室已全部纳入排课系统,每位师生都能参与到智慧教学的常态化应用与优化中。
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新生态,推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智慧教学空间建设的五大功能全面支撑了学校的五大类课程思政类、研究型课程类、线上课程类等建设。学校建立了常态化培训机制,对教师开展系列培训,实现“高新课程”、智慧教室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三贯通。北邮还注重推进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体系建设,依托教学云平台充分发挥质量监测功能,实现全数据、全资源、全过程的数据采集与监测分析反馈机制,确保达成教学目标。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效率,也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麦可思郭坤的文章为我们呈现了北邮在智慧教育领域的努力与成果。流产网在此也为大家提供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