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肝并非脂肪肝 病变鹅肝不能食用
鹅肝产业:从担忧到理解
鹅肝养殖如今已成为一个繁荣的产业,伴随着这一发展,人们的担忧也随之增加。很多人害怕人工养殖的鹅肝是脂肪肝,含有不利成分,甚至可能含有病变组织。对此,我们可以放心,虽然鹅肝的含脂率较高,但并不属于病变组织。
让我们回溯鹅肝的历史之旅。野鹅在迁徙前会大量进食,将能量储存在肝脏内。古埃及人最早发现迁徙季前的鹅肝特别肥美。人工催肥鹅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人们采用无花果、蜜糖和牛奶的混合物来喂养鹅。随着历史的演进,鹅肝逐渐受到宫廷的赞赏,被视为顶级食材。
谈及中国的鹅肝产业,虽然我们有填喂鸭鹅的历史,但并没有专门针对鸭鹅肝的催肥技术。鹅肥肝的生产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引入了法国灰鹅种群。这可能与鹅的品种有关。产肝性能较好的灰鹅起源于灰雁,而我国的家鹅则大多源于鸿雁,并不适合产肝。
说到“鹅肝是脂肪肝”的疑问,肝脏是禽类合成脂肪的主要器官。超量饲喂会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能力超过脂肪被转运和分解的能力,导致肝细胞肥大并充满脂肪滴,这就是鹅肥肝的形成过程。相比普通鹅肝,经过专门培养的肥肝含脂率高达60%,称其为“脂肪肝”是合理的。这种高脂状态使得肥肝口感细腻,仿佛巧克力一般润滑。
中国有着悠久的养禽历史和对美食的热爱,已成为鹅肥肝的第二大生产消费国。日本作为一个注重健康饮食的国家,也开始大量食用鹅肥肝,证明了鹅肝在全球的风靡程度。
“鹅肝能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观点则有待商榷。尽管肥鹅肝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但对其保健作用的宣传可能过于夸大。一般人来来说,鹅肝的食用量较少,其保健意义有限。若要达到宣传中的效果,需要像法国南部人那样日常食用大量禽类肥肝来替代食谱中大部分脂肪来源。然而这会导致脂肪总摄入量的大幅增加,可能引发胆固醇上升和体重增加等问题。肝脏容易沉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并不适合长期食用。购买时也要注意其来源以防止质量问题。总的来说对于普通人来说食用鹅肝要适度不必过分追求其营养价值而对它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