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门投止思张俭

生活常识 2025-10-08 10:28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望门投止思张俭”这一名句,源自谭嗣同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身陷囹圄之际所创作的绝命诗《狱中题壁》。此诗借用历史典故,寄托了深层的政治寓意与个人情怀。

一、典故溯源

张俭,东汉时期之名士,因弹劾宦官侯览而遭迫害,被迫逃亡。逃亡途中,百姓闻其名声,纷纷“望门投止”,即见门即求宿,甚至不惜破家相容。这一典故深深体现了士人风骨与民众对正义的支持。

谭嗣同借张俭的历史典故,映射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流亡遭遇。他以此典故暗喻,希望维新志士能如张俭般获得庇护,火种不灭,传承正义精神。

二、诗句

“望门投止”四字,既描绘了张俭逃亡时百姓冒险收留的义举,又隐喻维新派逃亡者的生存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同道者的关切与期盼。

“思张俭”则是以张俭自比,凸显变法者不畏强权的抗争精神,同时也隐含对清廷顽固派镇压行为的控诉。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坚守信念、不惧牺牲的决心。

三、创作背景与情感

此诗创作于谭嗣同就义前夜,全诗情感深沉、悲壮。通过张俭、杜根的典故,诗人既表达对同道伙伴的牵挂,又暗含对变革精神不灭的期许。后文“我自横刀向天笑”更是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展现维新志士的英勇气节和大无畏精神。

四、文学价值

诗句用典精准凝练,既符合七绝格律要求,又以历史映照现实,使政治诉求与文人风骨得到双重升华。张俭典故的选用,使得诗歌更具象征性与感染力,成为近代爱国诗篇的典范。

此诗不仅展示了谭嗣同个人的高尚品质与坚定信念,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维新志士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通过深入挖掘历史典故,诗人的政治诉求与文人风骨得以充分体现,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上一篇:虎妈猫爸唐琳结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