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1. 苯二氮受体激动剂(BZRAs)
非苯二氮类药物(non-BZDs):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推荐为首选药物,具有较少依赖性和次日残余效应。
新型BZRAs:如地达西尼(部分激动GABA受体),适用于短期失眠。
苯二氮类药物(BZDs):如艾司唑仑、,需注意依赖性和戒断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2. 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
如苏沃雷生、莱博雷生,非成瘾性,适用于慢性失眠。
3. 抗抑郁药物
适用于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如曲唑酮、米氮平。
4. 中成药辅助
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胶囊等可改善轻度失眠。
二、非药物治疗
1. 认知行为疗法(CBT-I)
包括睡眠限制、刺激控制、认知重构,长期效果优于药物。
2. 睡眠卫生调整
规律作息、避免咖啡因/酒精、优化睡眠环境(安静、黑暗)。
3. 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针灸、按摩等可辅助改善睡眠。
4. 放松训练
渐进性肌肉放松、冥想、深呼吸等降低焦虑。
三、特殊注意事项
原发病治疗:需优先控制导致失眠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抑郁症)。
个体化方案:根据失眠类型(入睡困难/维持障碍)选择药物,如短效药(唑吡坦)针对入睡困难。
避免长期依赖:BZDs需逐步减停,非药物疗法建议作为慢性失眠的长期管理手段。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针对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