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查获野蛮收获蚁
一、近期典型案例
近期,我国海关多次查获非法的蚂蚁案例,以下是部分典型案例。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查获案例(2025年1月)
在浦东国际机场海关的一次常规检查中,发现了藏匿于标注为“电水壶”的快件包装内的蚂蚁。这些蚂蚁被神奇地分装于透明塑料管中,每管含有一只活体蚂蚁和浸渍液体的棉花。经过鉴定,这些蚂蚁是野蛮收获蚁,属于我国无自然分布的外来物种。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警示我们非法生物的严重性。
南京海关查获案例(2024年12月)
在南京海关的一次行动中,发现了混装在零食盒中的蚂蚁。这些蚂蚁藏身于进境邮件内,最终通过X光机的异常图像被发现。这一再次提醒我们,手段的隐蔽性和狡猾性,以及海关监管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宁波、云南等地海关也曾多次截获该物种。偷运手段更是五花八门,包括将蚂蚁缠于身上或伪装成普通物品,显示出者的狡猾和残忍。
二、查获手段特征
这些非法蚂蚁的手段具有隐蔽性强和申报造假的特征。蚂蚁常被巧妙地藏匿于塑料管、泡沫填充物或食品包装内,与日常用品混装,以逃避海关的监管。涉事快件往往虚假申报为“电水壶”、“零食”等低风险物品,以迷惑海关人员。
三、物种特性及潜在危害
野蛮收获蚁作为一种生物入侵物种,其生性凶猛,集体作战,喜食植物种子,适应力与繁殖能力极强。一旦逸散,可能破坏本地生态平衡,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构成不可控的生态威胁。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并无该物种的原生种群,因此一旦引入,其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四、法律与监管措施
根据《生物安全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未经批准擅自引进外来物种属于违法行为。涉事人员可能面临“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罪”的刑事追责。为了强化监管,海关通过X光机筛查、人工彻查及实验室鉴定等手段,努力加强对外来物种的拦截。
五、频发原因分析
非法蚂蚁的频发,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是市场需求驱动,野蛮收获蚁在国内的“异宠”市场受到追捧,形成了一条暴利链条。海外易获取的蚂蚁通过入境后可高价转售,刺激非法交易的发生。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非法蚂蚁的屡见不鲜。
提醒:相关法规提示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和进出口商,根据《生物安全法》等相关法规,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入境。违反规定者将依法追责。请大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