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近8小时后猝死
在时间的舞台上,一场令人扼腕的悲剧悄然上演。那是一个明媚的春天,2024年3月3日,一位名叫小羽(化名)的17岁少年,通过招聘平台与南京某传媒公司签约,开启了他主播生涯的序幕。他原本计划从事助播工作,满怀憧憬地签署了一份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
命运的转折往往出人意料。次日,小羽开始了他的首次直播,从清晨的十点钟一直奋战到傍晚的五点五十。期间,他的工作内容包括站立喊麦、跳擦边舞,以及索要打赏。长时间的连续工作,没有任何休息,只有中途一碗面的短暂慰藉。当直播结束,疲惫的小羽突然倒地昏迷,同事们紧急施救并火速送往医院,然而一切努力都为时已晚,小羽的生命被定格在了这一刻。
医院给出的诊断令人痛心呼吸心跳骤停、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这是一个年轻生命的凋零,是一场无法挽回的遗憾。法医鉴定排除了他杀的可能,确认了死因与心脏骤停相关。家属悲痛欲绝,质疑公司为何让未成年人承担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而未能提供相应的健康保障,认为这是工伤。涉事公司却将责任推给了招聘人员的违规招录,并以搬迁办公地点的方式回避问题,双方因赔偿问题进入了法律程序。
小羽的悲剧只是冰山一角。在直播行业中,过劳现象普遍存在。曾有一例类似的案例,一位37岁的宝妈连续直播12小时后心源性猝死,直播期间的心率竟高达每分钟140次。主播们常常面临熬夜、情绪亢奋、经济压力等多重健康风险,甚至有人依赖药物如褪黑素来维持状态。而平台与公司在管理上的缺位也愈发凸显,如未设置合理的直播时长限制、缺乏健康监测机制等。
小羽的不仅是个例,更是揭示了行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漏洞。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签约成为主播,显然违反了《劳动法》关于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规定。舆论纷纷呼吁加强行业监管,建立主播健康档案、强制休息制度及心理干预措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不应该为了流量而过度消耗,更不应该让未成年人为此付出代价。我们需要反思,需要行动,更需要一个健康的行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