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人要英归还非洲之星
南非与英国之间的“非洲之星”钻石争议,彰显了一段跨越世纪的殖民历史遗留问题。这一不仅仅关乎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石,更是关于历史正义与文化遗产归属的较量。以下是经过综合信息后的文章梳理:
一、“非洲之星”的历史脉络
“非洲之星”原石名为“库里南”,其巨大的身躯在1905年被南非德兰士瓦省的矿场所捕获。这颗钻石的发现正值南非被英国殖民统治的时期,殖民将其作为礼物呈献给英王爱德华七世,以此彰显其统治的权威。原石被切割成多颗钻石,其中最大的“库里南1号”即“非洲之星”被镶嵌于英国皇室的权杖上。
二、南非的诉求与行动
南非方面认为,“非洲之星”作为非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归属权应当体现历史正义。抗议者和学者指出,这颗钻石的获取是殖民掠夺的象征,其背后的交易是非法和不道德的。在查尔斯三世加冕前夕,南非律师卡曼加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线上请愿活动,呼吁归还这颗钻石,让其成为南非的骄傲与文化遗产标志。这一请愿活动得到了超过8000人的支持。
三、英国的回应与国际争议
英国方面坚称“非洲之星”是合法获得的,皇室对其拥有所有权。南非方面反驳称,由于交易发生在殖民时期,其合法性受到质疑。类似的争议在全球范围内屡见不鲜,如印度的“光明之山”钻石案例。英国在面临类似的归还诉求时,并未轻易让步。虽然为了平息争议,英国在加冕典礼前移除了卡米拉王冠上的“光明之山”,但仍未同意归还。
四、现状与挑战
尽管南非持续施压,英国仍坚持不归还“非洲之星”。这一争议不仅仅涉及两个国家之间的纠纷,更折射出全球范围内殖民时期文物归属问题的普遍困境。许多国家的文物被殖民者掠夺并至今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等地,引发多国追索诉求。南非的诉求在短期内可能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但这起争议引发的对殖民历史的讨论和反思却不容忽视。
这一不仅仅是一颗钻石的争夺,更是对殖民历史遗留问题的反思和挑战。它引发了人们对历史正义的追寻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尽管归还之路可能漫长而艰难,但南非及其他相关国家的努力将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那段历史,以期实现真正的历史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