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调取通讯录
一、《功能用途与权限调用方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滴滴已经成为出行的得力助手。它在提供方便的也会请求用户授予一些权限,其中包括调取通讯录权限。这一权限主要用于滴滴的两大功能:“代人叫车”和“紧急联系人”。在“代人叫车”功能中,用户需要填写被代叫车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完成服务。而在“紧急联系人”功能中,用户需要设置紧急联系人的信息,以便在必要时及时联系。如果用户不愿意授权这一权限,他们也可以选择手动输入电话号码使用这些功能。
关于权限获取的流程,滴滴在调取通讯录权限前会要求用户进行二次确认。首页的“同意”按钮只是一个大概的提示,实际的权限调用需要用户进一步的确认操作。实验证明,即使不同意调取通讯录权限,用户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滴滴应用的其他功能。
二、《争议焦点与法律问题》
在授权合规性方面,律师们指出用户的通讯录包含了许多第三方的个人信息,每一条信息都对应着一个独立的权利主体。如果未经这些第三方的明确授权,平台擅自收集或使用他们的信息,就可能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的授权原则。以“代人叫车”为例,如果被代叫车的人并未注册滴滴,那么他的信息就有可能被非法收集。
在隐私政策与用户控制方面,滴滴的隐私政策将通讯录权限列为非核心功能,用户可以随时关闭该权限。关闭之后,虽然这部分功能无法使用,但不会影响其他核心服务的使用。如果用户拒绝提供某些核心功能的必要信息(如位置、相机等),那么可能会导致应用无法正常运行。
三、《舆论与实验验证》
近期有自媒体指控滴滴强制调取用户的通讯录,否则无法使用应用。但经过我们的测试验证,这一指控并不成立。滴滴强调,权限的调用都是与功能的必要性相关联的,并没有任何强制行为。
在法律界,对于出行类App调取通讯录的合理性存在质疑。尤其是当涉及到第三方信息时,平台需要履行更严格的告知和授权义务。用户也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对App的权限请求保持警惕,避免个人隐私信息被非法获取和使用。我们也期待相关法规能够更加完善,对这类问题作出更明确的规定,以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