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笋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健康养生 2025-04-30 18:39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春天,正是品尝鲜笋的最佳时节。在中国,食用竹笋的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可见,嫩笋早已成为古人下酒的美味。

提及古人对春笋的热爱,唐朝诗人白居易可谓情有独钟。他将春笋与米饭一同蒸煮,让两者的香味相互融合,创造了一道别具一格的美食。他更是劝诫友人:“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意为这美味难得,莫要犹豫。

《新唐书》记载,唐朝时设有专门负责皇宫竹苇种植与供给的官署,称为“司竹监”,且每逢产笋时节,他们还需为皇室贵族供应鲜笋。可见,吃笋在唐朝可是风靡一时的风尚。

为了能在非产笋季节也能品尝到鲜笋,古人更是费尽心思。宋代僧人赞宁便在《笋谱》中记载了一种“生藏法”,通过大陶缸扣住新笋,以湿泥封住缝隙,隔绝日光与暖风,从而延缓鲜笋的生长。

苏轼,这位宋代文豪,不仅是文学巨匠,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在被贬黄州时,他不仅记录了猪肉的烹饪方法,更在春游时感慨于春耕人们以芹菜和春笋配米饭的乐事。对于四川产的苦笋,苏轼的故乡四川产的苦笋非常有名,诗人黄庭坚在四川时期便爱上了苦笋,并专门为此写了《苦笋赋》。

苦笋初入口时虽苦涩,但其后却回味无穷,有着浓浓的甘甜。这种苦中带甜的味道让众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北宋词人贺铸在想念江南时,便十分怀念那里的苦笋鲥鱼。陆游也爱吃苦笋,他在诗中形容苦笋如婴儿般洁白,给人带来惊喜。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也多次提及笋的身影,可见明代的人们也十分喜爱竹笋。在辣椒传入我国之前,古人们便用姜泡辣笋,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味道。在唐玄奘师徒取经归来、唐太宗举办的宴会上,便有一道名为“姜辣笋”的美食。因为竹笋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它还是熬汤的好食材,《红楼梦》中便提到了“酸笋鸡皮汤”和“火腿鲜笋汤”。

对于吃笋的心得体会,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颇有感触。他在《闲情偶遇》中赞美竹笋是蔬食中的极品。绍兴破塘的笋也因其品质上乘而声名远扬。张岱在绍兴的天镜园中曾描述破塘笋的形状与色泽,并分享了他与采笋人之间的趣事。张岱形容破塘笋如象牙般洁白、如蔗糖般甜嫩。他认为好的笋只需简单煮熟便美味无比。然而每次品尝时,他都会为自己未付出劳动却享受到如此美味而心生愧疚。

与此同时清代知名“吃货”袁枚的吃笋方式则更为讲究。他不喜欢单纯的白煮笋而是喜欢将笋与其他食材搭配烹饪且提出了烹饪时的注意事项如切葱之刀不可用来切笋以避免破坏其鲜味。袁枚还分享了多种吃笋的方式如制作鸡丁或段鳝时可加入笋丁或鲜笋单独吃笋时也可以将鲜笋加盐煮熟后烘干制成笋脯。春天的鲜笋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美食佳品。从白居易的蒸笋到袁枚的精致烹饪每一道笋菜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让人回味无穷。袁枚老师曾提及一种独特的吃法“人参笋”。这种笋的制作工艺颇为讲究,需要将细笋精心制作成如人参般的形状,再辅以蜜水食用。在当时的扬州,这种吃法极为流行,且价格不菲。

说起吃笋,不得不提到杜甫。他虽生活在竹子繁盛的南方,却似乎并不热衷于品尝竹笋。竹子在温暖的南方生长得格外茂盛,当它们来到秦岭淮河以北,生长状况便大打折扣。

有一个源于三国时期的笑话,名为“汉人煮箦”。故事中的汉中人到了吴地,吴人用美味的竹笋招待他。由于他不识竹笋,吴人便模糊地告诉他这是竹子。他回家后,尝试煮竹席来吃,结果怎么也煮不烂。于是,他抱怨吴人欺骗了他。这个故事虽带有夸张成分,但也反映了在古代,由于地域和科技的限制,北方部分地区的人们难以经常品尝到竹笋的美味。

杜甫作为一位资深爱竹人士,他对竹子的热爱从其诗作中便可见一斑。他的《咏春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诗中描述春笋生满竹林,连柴门和小路都被挡住了。尽管有人踏着新笋来欣赏竹林,但杜甫却生气地不欢迎他们。这位对竹林有着深厚情感的诗人,想必也不肯轻易尝试食用竹笋。他对竹子的这份独特情感,也使他在众多诗人中独树一帜。

无论是袁枚老师的“人参笋”,还是杜甫对竹子的深厚情感,都展现了人们对竹文化的热爱和独特理解。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使竹笋在中国饮食中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上一篇: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