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痒可能是这几种病的征兆
“痒”,一个再常见不过的词汇,有时让人忍俊不禁,有时却让人苦恼无比。一百多年前,两位美国心理学家对“痒”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将其分为“快乐的痒”和“恼人的痒”。
“快乐的痒”如同亲子间的初步交流,在笑声中建立联系。而“恼人的痒”,则是让人难以忍受的感触,仿佛有无数小东西在肌肤上爬行。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许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扰,皮肤传来的痒感如影随形,持续不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痒”似乎成了家常便饭,但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它背后的原因。
据调查,超过七成人在生活中经历过不明原因的肌肤瘙痒,其中老年人肌肤瘙痒的比例更是高达九成。大多数人对这种病症并不重视,甚至选择忽视。他们或许会尝试各种止痒方法,比如使用药膏、偏方等,但很少有人真正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生杨淑霞表示,冬季是皮肤瘙痒患者就诊的高峰期。许多患者因为长时间抓挠,导致皮肤出现抓痕、血痂等继发性损害。而有些人甚至因为滥用激素类药物,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严重后果。
那么,导致皮肤瘙痒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皮肤处于病态的人超过20%,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人高达70%。而瘙痒感则是大多数皮肤病患者在描述自身感受时首先提到的症状。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格伦吉斯勒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导致人们感到痒的因素至少有五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由于皮肤自身问题导致的瘙痒。有些人可能因为皮肤缺水而感到干燥、瘙痒;而有些人则可能因为皮炎、湿疹等皮肤病而感到不适。中老年人皮肤的退化也是导致瘙痒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的皮肤逐渐萎缩变薄,含水量下降,使得皮肤失去原有的光滑保护效果而变得干燥。在寒冷的季节里这种情况更为明显。还有一些人可能对某些食物或化学物质过敏导致皮肤敏感;妇科炎症也可能是女性出现外阴部瘙痒的原因;不良情绪也可能导致皮肤瘙痒;某些肝胆疾病或甲状腺疾病也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甚至在特定情况下,某些恶性肿瘤也可能伴随皮肤瘙痒的症状出现。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人们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然而大多数人对此并不在意甚至忽视它这可能引发更大的健康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并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当你的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痒时,应该如何应对呢?就此问题,刘光芒教授给出了建议。首先要明确是否是接触某些过敏原导致的过敏反应。这需要去皮肤科检查,看看皮肤是否本身存在问题。如果皮肤瘙痒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那么应该及时找到病根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杨淑霞则强调,在弄清原因之前,应避免过度使用清洁力强的碱性香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素类药物。特别是在秋冬季节,身体的痒更多是因为皮肤缺水所致,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对于轻微的痒,这里有几招可以一试。
不要每天洗澡。在秋冬季节,不需要每天洗澡,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洗澡水温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即可,不宜过高。每次洗5到10分钟就足够了。最好选择中性或弱酸性的沐浴露,甚至不使用沐浴露。
在浴后皮肤未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及时擦拭润肤液。这样可以使水分和营养更充分地被皮肤吸收。
通过养金鱼或开加湿器等方式为房间补水。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低室内温度,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里养一缸金鱼,这样可以减少因室内温度过高和空气干燥导致的皮肤瘙痒。
选择纯棉的贴身衣物。柔软且刺激小的衣物可以防止瘙痒扩散,增加透气性,与皮肤接触后不会引起过敏。
过夜茶水能有效止痒。使用温热的过夜茶洗头或擦拭身体,茶叶中富含的氟可以迅速止痒,同时还能防治湿疹。
多喝水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冬季要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和豆制品,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流失。可以食用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大枣、莲子、银耳等。辛辣食物应少吃或不吃,以减轻皮肤的刺激和痒感。
通过这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带来的不适,让皮肤恢复健康状态。如果痒感持续或加重,还是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取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