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务室发热人群扎堆输液
近期,吴女士和她的孙女突然发烧、头昏,让她们倍感困扰。她们驱车前往城区医院就诊,却发现发热门诊人头攒动,排长队等待,让她们不得不放弃就医返回村子。这并不是个案,基层地区发热人员数量激增,发热门诊、卫生所以及村医务室问诊人数纷纷上升。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第一财经记者深入湖北、四川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在湖北,一些山区县城正面临疫情洪峰来临前的挑战。尽管疾控部门的工作压力降低,但居民感染情况难以精准掌握。目前已有单位报告阳性病例,预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面积爆发。
接下来,疫情的主要压力已从防疫口转向医疗口。医疗机构已经密集部署相关工作,医疗资源正在全力调动,为即将到来的疫情洪峰做好准备。原先建设的方舱床位正在规划转为定点医院。医护人员透露,发热就诊的病患数量明显增加,医护工作压力巨大。尽管人力准备目前充足,但医疗资源的紧张状况显而易见。
吴女士是湖北鄂东地区联合村的一位村民,她平时身体硬朗,但最近突然发烧、浑身没劲、肌肉酸痛。她到村里医务室治疗时发现,许多跟她有类似症状的病人都在排队等待治疗。这样的情况在多地农村卫生室普遍存在。
基层医疗条件受限以及患者的就医误区是导致患者选择输液的主要原因。很多患者选择输液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快速康复。医生指出,目前药物资源短缺,他们会根据患者病情和患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湖北当地一家卫生院的负责人表示,众多患者选择输液与过去的就医习惯和基层医疗条件有关。很多患者并没有选择前往大型医院就诊,而是选择前往乡镇、村卫生室输液。
随着发热人员的增多,各地医疗机构正在积极应对,但也有专家预测感染高峰尚未到来,医疗资源的充足性仍是未知数。基层医疗体系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应对。目前仍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引导群众科学就医。应加大投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确保医疗资源的充足和公平分配。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演变,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负责人们坦诚地表示,我们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正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为了应对疫情,他们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他们对如何有效处理大量新冠阳性患者缺乏经验。
我们听到了来自湖北基层的卫健系统官员的声音,他们强调分级诊疗的重要性,并提醒公众不要随意输液。他们也表达了对于当前状况的无奈和困惑。当第一财经记者联系到一位卫生院的高姓负责人时,他坦言自己和其他许多医护人员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正在家中隔离治疗。他们的医疗机构在过去三年里并未处理过新冠病例,因此缺乏应对经验。
这位高姓负责人还透露,他们的医院已有十几名医护人员感染,尽管大家都想回家休息,但医院仍需要正常运转,因此症状较轻的人员仍在坚守岗位。高某所在卫生院的状况并非个例,在湖北其他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类似的状况也在上演。比如黄冈市的一些县级医院也出现了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院内感染成为无法避免的问题。过去被卫健委强调的防止院内感染的红线,现在似乎已被现实打破。除了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药品供应问题也日益严峻。黄冈市一名县级医院负责人表示,感冒发烧药物的储备已经告急,很多常见药物仅剩几盒,核酸检测试剂盒更是稀缺。
造成药物紧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患者数量激增加大了药物需求;另一方面,不理性的“抢药”“囤药”行为加剧了恐慌,导致药房药物库存迅速下降。这种情况让医疗机构和患者都陷入了困境。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需要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我们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我们也需要加强药品供应和储备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需求得到满足。我们还需要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引导公众科学应对疫情,避免恐慌和不必要的社会压力。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中需要重视并尊重每一位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他们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