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有所育不负所托
托育服务,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未来。“一老一幼”,情深意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幸福、国家繁荣的基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养育成本。而“十四五”规划更是将发展普惠托育体系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的目标。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光明日报的记者,联手中国儿童中心,深入调研各地家庭的需求以及各类托育机构的发展现状。我们看到,金秋时节的北京,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走进托育班,开启他们的集体生活之旅。
目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数量庞大,且家庭托育需求超过三成。现有的托育服务机构尚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托位率仅为5.5%。为此,正在积极扩大社区托育服务的功能,完善婴幼儿照护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招收2至3岁的幼儿。
那么,家长们对托育服务有何期待?他们的心声如何?调研组深入,发现家长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从无暇照顾孩子到追求专业看护,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到为孩子创造社交空间,家长的托育诉求多种多样。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有人带孩子,更希望孩子在专业指导下健康成长。办学性质、安全保障、地理位置、价格高低、内外环境、师资水平、照护内容等成为家长选择托育机构的考量因素。
家长们对托育机构的选择十分谨慎,但在实际的托育经历中,大多数家庭表示满意。孩子们在托育机构中快乐成长,学习社交技能,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托育机构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家长的需求,也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托育服务是关乎千家万户福祉、国家民族未来的重要事业。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托育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为孩子们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照护服务。我们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温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他们的力量。置身于绿茵场的边缘,步入一间阳光灿烂的宽敞房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处中国传统气息的环境布置,色彩和谐统一,绘本和玩具整齐摆放。在这个北京市知名的私立连锁幼儿园的丰台校区内,一名稚气未脱的两岁孩童正坐在精心设计的桌椅旁,专心致志地玩着嵌板游戏。一旁,老师正耐心地示范指捏动作,详细讲解每一种形状的独特之处。
这里的教师王晓云明显感受到,近期咨询托育服务的家长日益增多。他们怀揣着对育儿的深深关切,寻求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在京城的一角,这种趋势正逐渐凸显其重要性。
同样在遥远的云南昆明,一家名为复兴托育园的机构自2021年成立以来,便以其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种托育服务赢得了家长们的信赖。该机构的课程研发部负责人徐菁介绍道,由于每个家庭的情况各异,每位家长的托育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他们特别设计了多元化的课程,并与社区紧密合作,共同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托育服务。
根据《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2)》的调查数据,近年来,我国的托育供给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其中,2017年及以后成立的托育机构数量占比近八成。这不仅反映了社会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增长,也显示了托育行业的蓬勃生机。
托育从业人员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学历和教育水平。作为“世界上最柔软的群体”,0至3岁的婴幼儿需要得到精心的照护。王瑛表示,他们的机构始终秉持更新的教育理念,每年制定教师培训方案,每月至少进行三次培训,内容涵盖保育、安全、卫生等多个主题。他们还举办“托举明天育见未来”研修班,每年培训托育人员近千人,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张梦寒作为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去年加入中国儿童中心托育班后,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她掌握了如何处理孩子的入托过渡和分离焦虑,以及如何根据婴幼儿的不同年龄发展特点进行保育照护和发展支持。她和她的同事们一道,用专业和热情,为孩子们的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