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歇斯底里症(癔症又名歇斯底里症)
癔症,一种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发的神经精神障碍。其症状突发,常伴随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短暂的精神障碍,患者情绪色彩鲜明,经检查却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在此病症的发生与治疗中,暗示和自我暗示起到重要作用。
其历史渊源中,“歇斯底里症”在古希腊已有记载。术语“癔症”源于“hystero”,曾有人认为这与女性的特有疾病子宫有关,起因于过度的性刺激或抑郁。在中世纪,该病的患者被迷信认为是魔鬼附身或女妖。而后,C. Lai powys指出病发机理在大脑,而非子宫,并指出症状可通过催眠引发或消除,同时强调遗传体质因素与发病有关。Jean则从心理学角度解释癔症症状,认为是“心理分离”导致的意识障碍,将病症的感觉丧失、瘫痪或遗忘等症状解释为心理功能与意识的分离结果。
1895年,弗洛伊德和布吕埃尔发表《癔症研究》,用性心理被抑制和潜意识冲动等概念解释了癔症的发病机制,并提出了转化型癔症的概念。也就是说,那些被超我不允许的欲望被压抑,这些压抑并不完全成功,于是这些欲望采取伪装形式,通过“转化”成为症状。这些症状是象征性的,可以部分满足被压抑的欲望,或者缓解超我和被压抑欲望之间的情感矛盾。
甘瑟描述了甘瑟综合征、假性痴呆和儿童痴呆,将它们与歇斯底里相联系。巴甫洛夫学派则从高级神经活动病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此病的发病机制。癔症患者的第一信号系统相对增强,与具体图像的感知和情绪活动有关。强烈的精神因素可能导致癔症患者的大脑皮层进入抑制状态,产生情绪爆发和痉挛等症状。
中国古代医书中也有类似癔症的记载,如“脏躁”“跑豚”“瘦昏厥”等。
至于癔症的原因,精神因素是一大主因。如自尊心的伤害、人格的侮辱,或家庭不和谐、婚姻不满、人际纠纷等难以解决的矛盾所引起的愤怒、委屈、恐惧、焦虑或其他各种内心痛苦,都可能导致此病的发生。患者可能在亲人去世或其他不幸事故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下直接发病。性格特点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癔症患者通常情绪活跃、生动,但较为肤浅、幼稚。他们的情绪反应强烈,容易受环境和变化的影响,判断标准常基于感觉,容易情绪化。患者还极具暗示性,容易受到周围人的言语、行为、态度等影响。遗传因素和物理因素也可能与癔症的发生有关。据调查,癔症患者具有阳性家族史的比例较高。虽然关于癔症与遗传的关联还需要积累更多数据来证实,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遗传素质似乎比精神因素更为重要。
癔症是一种复杂的病症,其发病机理涉及多种因素。深入理解并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关键。有些患者因身体的不适,如发热、疼痛等,会产生紧张和多疑的情绪,这为歇斯底里症的自我暗示提供了土壤。歇斯底里症患者在躯体疾病的影响下,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被削弱,从而更容易触发此病症。
歇斯底里症的临床表现多样,首先体现在精神障碍方面。患者可能突然情绪爆发,强烈地反应并充分发泄,这种情况通常在短时间内便能平息。他们可能表现出意识障碍,如嗜睡、木僵或无知的状态。有些患者的答案可能答非所问,或者近似答案错误,表现出类似于痴呆的症状。患者还可能有精神兴奋状态,伴随短暂的幻觉或妄想。整个病程通常较短,可能在几天内逐渐平静。
除了精神障碍,歇斯底里症还可能导致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和内脏功能障碍。运动障碍可能表现为痉挛、瘫痪、不能站立或行走、抽搐等。感觉障碍则可能表现为突然失明、失聪,或是感觉过敏等。患者还可能出现神经性呕吐、呃逆、腹痛等症状。
对于歇斯底里症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明显的精神因素及其引起的情感体验、症状的发生和消失与暗示和自我暗示的关联、病前性格特征或既往类似发作史等。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结合药物和物理治疗。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充分了解病情,并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去治愈疾病。
歇斯底里症的病程和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及时正确的治疗对防止病情复发至关重要。不当的治疗或不良暗示可能会影响疾病的顽固性,延长病程。正确的治疗包括及时的暗示性治疗,可以迅速消除症状。治疗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和治疗病因,防止复发。
内容由作者仓筹提供,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不提供所有权及法律责任承担。如有涉嫌抄袭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指定进行举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转载,请尊重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