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需要保养而非维修!专家带你破解健康与酸痛的3大迷思
解锁健康与酸痛的三大误区:深入身体真实需求
我们一直在追求健康,社会大众对于健康的认知往往存在许多盲点。从事脊椎保健教学的经验让我发现了三个普遍存在的误区,这些误区让我们误解了身体的真实需求,导致我们未能妥善照顾自己的身体。
一、身体并非物体,不可简单维修
我们的身体是有生命、有心性、有灵性的实体,而非一部手机或电脑。很多人错误地将自己的身体视为物品,一旦出现故障就寻求医疗修复。这种物化身体的观念导致我们过于依赖医疗,而忽视了身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真正改善身体状况,我们需要从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上下功夫,而非仅仅依赖医疗修复症状。
二、痛点并非重点,需寻找疼痛根源
当身体出现疼痛时,我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痛点上,忽略了疼痛背后的真正原因。以肩颈酸痛为例,我们往往只关注疼痛部位,却忽视了姿势异常和功能失常才是疼痛的根源。要彻底消除疼痛,我们需要从改善姿势、恢复功能做起,而非仅仅处理症状。
三. 无痛不等于健康,需全面关注身体状况
很多人认为,症状消失就意味着恢复健康。无痛并不等于健康。医疗虽然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疾病或症状,但如果我们不改掉坏习惯,持续创造症状,身体仍然无法恢复健康。想要更健康,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而非仅仅依赖医疗。
我们的身体需要保养而非简单的维修。医疗只能帮助我们消除疾病或症状,但真正的健康需要靠我们自己来创造。大多数肌肉、筋膜、骨骼、关节、神经的酸麻疼痛都是功能不好造成的,而非病变。我们需要好好思考自己的症状究竟是由于真正的疾病还是功能不好导致的。
在这个时代,人们普遍只有处理症状的需求,却没有创造健康的动力。这使得许多人在症状消除后仍然持续在生活中创造症状,坏习惯没有改掉,身体反而越来越衰败。我们必须认识到,想要更健康必须靠自己努力,全依赖医疗是不够的。我们应该重视疾病管理的更加注重健康促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走向健康,远离病痛。身体需要保养而非维修:健康与酸痛的迷思介绍
当我们面对身体不适时,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决定我们对待健康的态度和行动的方向。专家指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疾病取向”和“功能取向”,它们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和处理身体的问题。
如果你采用“疾病取向”的思维,当觉得自己生病时,你会专注于特定的症状,期待医生提出明确的治疗方案,以解决病痛,让你尽快恢复健康。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因为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依赖心理,可能会显得消极怠惰。
相反,如果你采用“功能取向”的思维,当觉得自己身体功能不佳时,你会更注重如何恢复和保持身体的各项功能,并努力让自己的身体达到最佳状态。你追求的是创造自己想要的健康,通过学习和实践,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功能训练,以实现这一目标。
面对脊椎问题和其他身体毛病,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医疗解决方案。除了寻求医疗帮助以外,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通过正确的动作认知和功能性训练来找回健康。我们不能仅仅把身体看作是需要维修的机器,而应当认识到身体需要保养和照顾。
阅读这篇文章,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方式。《好姿势,救自脊:超人气脊椎保健达人教你改变NG姿势,从脊开始,找回健康》一书带领我们破解健康与酸痛的三大迷思,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实现身体的保养和健康的创造。
请注意,中的信息仅供参考,读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研判。如果您觉得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站长联系进行处理。让我们共同努力,追求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