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医常说的湿?
我们前往中医诊所时,经常听到中医师提及湿重或寒湿重这样的词汇。许多患者对此感到困惑,即使询问医生,也可能得不到满意的解答。那么,究竟何谓湿呢?在中医的奥秘时,我们不得不关注被称为"六淫"之一的湿。为什么特别重视湿呢?因为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得许多人体内的寒湿偏重。而在中医的语境里,去除湿气的过程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它涉及到通经络、避寒以及运动,这些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从大自然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感受到湿的存在。回想那闷热难耐的桑拿天,空气中的水分仿佛无法蒸发,这就是大自然中的湿。再看雾霾天气,空气浑浊,也给人一种湿重的感觉。湿往往与浊相伴,让人感受到混沌不清的状态。
那么,湿是如何形成的呢?又如何去除呢?大自然中的湿可以通过风、热、冷来去除。一阵大风、大太阳的出现或气温的骤降,都可以让湿气消散。这是因为湿气遇热会升华为气,遇冷则会凝结成雨或雪,从而去除湿气。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人体,看看身边那些体型偏胖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肤色暗沉,肉质硬实,轻轻一捏就感到疼痛。这类人找中医师诊断,往往会被告知体内湿重且寒湿重。他们常常伴有脾虚肾虚的症状,如大便不成形、身体乏力、不爱动等,且偏好冷饮和啤酒。
人体内的湿大多由以下两个方面引起:一是经络不通,二是体内阳气不足。经络不通往往是由于过量摄入垃圾食品导致的。而阳气不足则是因为过食冷饮、啤酒和长时间吹空调等原因。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把人体比作一个城市,经络就相当于城市中的道路。如果道路不通畅,那么体内的毒素和垃圾就无法正常排出。身体的阳气就像太阳一样,是维持我们生命的重要能量。如果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像遇到大晴天一样充满阳气,那么湿气就无法存在。大太阳一晒,湿气就会被蒸发掉。
我们要明白,湿重的人主要是因为体内的阳气不足。我们在中学时期做的化学实验告诉我们,要想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就需要加热。同样地,如果我们过食冷饮和啤酒,再长时间吹空调,就会伤害我们的肠胃。肠胃在消化食物时需要大量的血液,但我们吃的是凉的,吹的是凉的,这必然会降低食物消化的速度和品质。如果我们的经络是通畅的,湿气还很容易排出体外,但我们偏偏经络不通,再加上体内阳气不足,无法气化体内的湿气,使其变成汗和尿排出,这样我们就可能变成一个体型偏胖、肤色暗沉的人。如何驱除体内寒湿?
了解人体湿气的成因后,如何有效去除湿毒便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其实答案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有十八个字:“减少垃圾食品摄入,适度控制空调使用,积极参与户外运动。”
要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我们生活在一个食品种类繁多的时代,超市里的食品大多属于垃圾食品。虽然无法完全杜绝,但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更健康的食物。知道什么是垃圾食品后,我们就可以明智地选择对自己有益的食物。
要适度控制空调的使用。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夏季越来越热,空调成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必需品。空调的使用也要适度,尽量少吹。
积极参与户外运动。观察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无论是奔跑的羚羊还是鹿,它们都是充满活力和健康的。而动物园的动物则大多体重超标,身体素质下降。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它们吃得好却不运动,导致体内垃圾无法代谢,湿气自然形成。要想去除湿气,就必须多运动,而且一定要到户外。只有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体内的浊气才能排出。有些朋友为了图省事选择在楼道里爬楼作为运动,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害的。楼道里的空气充满浊气,吸入这些浊气对身体健康无益反而有害。
如果经络已经不通了怎么办呢?可以通过按摩、刮痧、拔罐等方法来打通经络。湿和毒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去除了体内的湿气,才能有效减少毒素的积累。这样,人们患病的几率自然会大大降低。那么如何护肝呢?这里推荐一些中成药来助你养护肝脏。保护肝脏健康也是保持身体整体健康的重要一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肝脏功能,从而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