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养生需九防四大运动不可少
立秋之际,几场秋雨悄然降临,气温随之下降,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
白露不露,防秋寒为先。白露过后,天气转凉,早晚寒意袭人。此时若再赤膊露体,易患感冒,甚至可能染肺部疾病。因秋季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则可能出现一系列呼吸道疾病。保暖是首要任务,尤其是四肢的保暖,以防风寒侵袭。
慎食秋瓜以防坏肚。立秋之后,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大量生食瓜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应慎食瓜类水果,尤其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更应禁忌。
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养阴防滥补。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是进补的好时机。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虚症补之,不是虚症则不宜服用补药。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燕窝等,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效果更佳。
秋季锻炼有三防。秋令时节坚持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增强身体对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锻炼时需注意三防:一防受凉感冒,根据户外气温变化增减衣物;二防运动损伤,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三防运动过度,选择轻松平缓的活动项目。“秋冻”有益防过度,加强防寒锻炼,提高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
拒绝秋膘防肥胖。秋季人们食欲大增,稍不注意体重就会增加。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注意饮食调节和活动量的增加。爬山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等。
晚秋初冬防“心梗”。晚秋季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应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防止进食过饱,晨起喝杯白开水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除此之外,运动永远是瘦身的不二法则。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秋季适宜健身的运动方式等待大家去实践。
秋季是一个养生的好时节,只要我们遵循一些健康原则并适当锻炼就能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迎接接下来的日子。秋日登峰,气候独特,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带来特殊益处。随着秋季温度的起伏变化,人体健康得以提升,体温调节机制得以锻炼,使人更能适应环境变化。登山时需注意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以缓慢的节奏进行,根据气温调整衣物。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来说,更应量力而行,以防意外发生。
慢跑,成为秋季一项理想的运动选择。其跑速自定,跑程不限,既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又能促进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供应。跑步还能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帮助减肥瘦身。这项投资少回报多的休闲活动深受人们喜爱,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走出家门,融入大自然进行锻炼是再合适不过的。现代人们长时间处于污浊空气和密闭空间中,容易感到精神疲惫、四肢无力。一天之中如果能有1-2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进行慢跑,不仅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还能增强体质,使人精力更加充沛。
自行车运动除了能够帮助减肥,还能够使身段更加匀称迷人。适当的运动能够分泌一种使人快乐的荷尔蒙。而自行车运动就能产生这种荷尔蒙,令人感觉十分自由且畅快无比。它不仅仅是一项减肥运动,更是一种心灵的愉悦放逐。近年来研究表明,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
冷水浴则是用5-20℃之间的冷水进行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温正适合进行冷水浴。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显,它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得洗浴后精神爽快、头脑清晰。冷水浴还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称作是“血管体操”,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冷水浴必须循序渐进,而且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进行冷水浴。
入秋养生需要注意多方面的事宜。除了以上提到的运动方式外,“编辑推荐”部分还介绍了其他秋季养生祛暑养肺护肝的相关内容以及夏秋之交饮食方案的选择等。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让我们关注身体健康,通过适当的运动和饮食调整来迎接美好的秋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