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境界 亲子沟通无障碍
当我们谈及亲子沟通的深层次境界时,我们不妨一同来这些理念,看看它们如何促进亲子间的良性沟通。
三层境界助力亲子沟通的无障碍之路
第一层境界:与孩子平等对话蹲下来交流
回想我尚未成为母亲时,曾写过一篇关于“蹲下来跟孩子说话”的文章。当时,一位老同学阅读后给我来电,认同我提出的理念,但坦言实践起来并非易事。当我真正成为母亲后,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尽管站着说话比蹲下轻松,尤其对于我这个年纪的母亲来说,蹲下一会儿就会感到腰酸腿疼。每当宝贝儿子对我的话语充耳不闻,或是我对他的问题答非所问时,我就会记起这个“定律”,于是立刻蹲下与他交流,问题往往就此解决。
“蹲下来”不仅是了解孩子的途径,更是一个肢体动作,它让我更清楚地听到孩子的每一句话,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并作出准确的回应。在平视的状态下,我更能理解他的内心感受,他也能够感受到我们之间的平等。当我们与成年人对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很重要,因为我们可以从眼睛中读取到许多言语之外的信息。同样,了解是亲子沟通的前提,“蹲下来”是了解孩子、实现良性亲子沟通的第一步。“蹲下来”还需要父母从内心放下自己的架子,真正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需求。
第二层境界: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被领导批评、被迫做不愿意做的事等。这些不愉快是我们最不愿遭遇的,可能会导致我们心烦气燥或神情抑郁。那么,我们是否也会将这些不愉快转嫁给孩子呢?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往往缺乏考虑孩子感受的方式,劈头盖脸式的批评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当父母被领导批评时,即使真的认为自己错了,也会顾及面子,寻找台阶。同样,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采取更为温和的方式,避免引发孩子的反抗。
我曾遇到一位爸爸,他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严格培养,儿子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他采取了“军事化”的管理方式,但结果却引发了父子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位爸爸意识到自己的方式有问题,开始尝试换位思考,用更温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他意识到,自己都不乐意接受的事情,孩子又怎么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呢?他开始尝试给孩子一个心理期限,让孩子逐渐接受他的要求。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让父子关系得到了改善。
第三层境界:理解并接纳换位思考
在我初为人母的日子里,我经历了许多混乱和焦虑。看着熟睡的宝宝,我开始思考他的感受。他从安全、黑暗的母体被带到这个充满光线和喧闹的世界,他需要适应很多新的事物,如如何吃到母乳、如何辨认亲人等。这时,我意识到我需要换位思考,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这种换位思考让我更加理解他的行为,也让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这三层境界蹲下来与孩子交流、以身作则、换位思考是我在亲子沟通中的体会和感悟。它们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促进我们之间的良性沟通。希望这些理念也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在与这个微小生命的对比中,我们或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究竟是他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还是我们自身的困境更为艰难?若我身处他的境地,又将如何应对?
沉浸在这样的思索之中,我逐渐感受到内心的平静。我明白,我应当全力以赴地去支持他,用我满满的爱意为他筑起一道安全屏障,而不是整日心浮气躁,盲目忙碌。
换位思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秘诀,其中蕴含的深层力量可以归结为两个字理解。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自身的努力。很多时候,他们并非故意调皮捣蛋或做错事,而是由于能力所限,真的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身为父母,我们需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成长之路总是伴随着代价,若这代价仅是一个脆弱的花瓶,那么请减少那些唠叨吧,或者暂时将你的心疼与可惜之情藏在心底。试想,若你的力量减至孩童般弱小,你是否能轻松捧起那个花瓶?
其实,这三层境界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早已被深刻理解。在进行亲子沟通时,我们往往过于强调亲子关系的特殊性,从而忽略了这些基本的沟通原则。如果我们能把亲子关系看作是两个独立个体间的关系,而非一种隶属关系,以尊重、信任、理解的心态去对待孩子,那么亲子沟通还会有何种障碍呢?
为此,编辑精心推荐以下文章供您参考:
如何让孩子乐于与你交流让孩子喜欢和你说话的九大秘诀
面对孩子晚开口说话,我们该怎么办?
如何与不会说话的宝宝进行有效交流?
随着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妈妈们已经认识到科学育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需要我们给予正确的关爱,这是我们作为父母的重要职责。欲了解更多科学育儿知识,请进入我们的育儿频道,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