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皮肤病高发 荨麻疹不可轻视
秋冬之交,正是皮肤病的高发时刻,其中荨麻疹尤为常见。它被人们俗称为风疹,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它不仅侵袭皮肤,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威胁生命。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越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
在皮肤科专科医生的圈子里,有一个较为普遍的认识:20-40岁的女性是风疹的高发人群。据陈锦添医生的描述,风疹的患病率大约在1%,且患者数量可能还在不断上升。
风疹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范围的风疹团或血管性水肿,或者两者兼有。患者常感皮肤肿胀,被环状红斑所包围,疹块大小不等,伴随着痒感和灼热感。这些症状会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消退。陈医生进一步解释说,风疹可分为慢性与急性两种类型。慢性风疹的症状每天或经常显现,持续时间超过6个星期;而急性风疹的症状则会在少于6个星期的时间内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风疹的诱因并不明确,这使得治疗变得复杂。慢性风疹患者可能是由于自体免疫力下降、感染或某些未知因素所诱发。而急性患者则可能有特定的诱因,如温度、精神压力等。由于风疹的诱因难以捉摸,单纯依靠避免过敏原来改善病情变得困难,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除了对皮肤的影响,风疹还可能引发黏膜肿胀,特别是眼皮和嘴唇。手、脚、舌、生殖器官、口腔黏膜或上呼吸道也可能出现肿胀。这种肿胀范围广泛、位置不对称且显得苍白。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生命危险。
对于患者来说,痕痒是风疹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陈医生表示,痕痒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精神状态、社交活动以及自我认知的困扰。许多患者因痕痒而难以入睡或在半夜醒来,导致体力活动受影响,常常感到疲倦和焦虑。
对于风疹,我们既要保持警惕,又要积极治疗。健康无小事,尤其是面对这种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疾病时,我们更应该谨慎对待,及早干预,守护好自己的健康。陈锦添医生指出,风疹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民间对于风疹存在诸多误解,导致许多患者无法及时获得正确的治疗。例如,有些人认为风疹是由天气寒冷或大风引起的,但实际上这两者并无关联。还有人认为压力会引发风疹,虽然风疹与压力确实有一定关系,但目前尚未有具体的研究证明其影响力。为了帮助患者走出这些误区,陈医生特别指出了五大常见错误认识。
为了让患者能正确认识风疹并进行治疗,陈锦添医生详细介绍了治疗方法。他提到,过去医学界主要使用H1-抗组胺药等传统药物来治疗风疹,但并非对所有慢性自发性风疹患者都有效。第二代H1-抗组胺药是现今治疗慢性自发性风疹的主要药物,但即使药量加倍,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无法缓解。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抗组织胺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影响患者的集中力、记忆力、睡眠质量等,甚至可能增加认知障碍症的风险。若使用多种抗组织胺药物,可能会出现药物病情控制的能力减弱的情况,导致病情反复。国际医学界已经开始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的出现为风疹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后一周内便能明显减轻发痒情况。经过12周的治疗,近一半患者的风疹块和皮肤发痒情况得到了完全缓解。这一治疗效果相当显著。
对于以上内容,免责声明:转载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文中所述观点、内容等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对于风疹患者而言,了解正确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希望患者能够走出误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