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
世界卒中日来临,关注大脑健康,识别卒中早一秒
每年的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的钟声都会提醒我们关注大脑的健康。今年的主题是“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旨在倡导公众提高对脑卒中的认识,学会快速识别并及早防治。
什么是脑卒中?它有何危害?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当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血液无法流入大脑,导致脑组织损伤,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脑卒中的危害不容忽视,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
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等。幸运的是,脑卒中是可防可治的。预防脑卒中,首先要从日常生活行为做起,如合理膳食、适度运动、限酒、心理平衡等。
如何进行自我评定,判断脑卒中风险?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为公众提供了简单易行的脑卒中“8+2”危险评分。其中,“8”指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8项;“2”指发生过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可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人群,并给予相应的管理和治疗。
如何做好血压管理?如何预防脑卒中复发?
血压管理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各地应大力开展“30岁及以上公民知血压行动”,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一旦确诊高血压,应积极配合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工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清淡饮食、适度运动、注意气候变化等,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的快速识别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中风120”口诀是一种简便易记的识别方法。“1”代表不对称的脸;“2”代表单侧无力的手臂;“0”代表讲话不清晰。如果怀疑患者是脑卒中,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有哪些?
脑卒中患者常面临各种后遗症,如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及时康复治疗对于恢复至关重要。包括物理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在内的综合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让我们携手关注大脑健康,识别卒中早一秒,共同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在生命的征程中,每一次挑战都需要我们与病魔顽强抗争。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生命的转折点上,康复治疗如同一道明亮的曙光,为他们带来了重返生活的希望。理论上讲,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康复治疗的步伐便应尽早启动。
脑卒中康复治疗,是一场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战斗。物理疗法如同施展神奇的魔法,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作业疗法则是引导他们重拾日常生活的能力;言语治疗让他们重新找回表达自我的能力;心理治疗则是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让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矫形器治疗、中国传统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等,都在这场战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场战斗不仅仅需要康复医师的专业指导,更需要社区、患者自身和家庭的紧密配合。社区的支持,如同坚实的后盾,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患者自身的毅力,是战胜困难的最强动力;家庭的关爱,是患者最温暖的避风港。
每一阶段的康复,都是一次小小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将在身体和精神上逐渐回归正常的生活。他们重新学会行走、说话,重新拾起生活的技能,重新融入社会大家庭。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
让我们携手为脑卒中患者点亮希望之灯,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患者便能跨越障碍,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理论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让我们共同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努力,让他们的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