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AI大装置落地汽车质检,演绎质、敏、柔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席卷全球,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智能制造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方向。作为工业关键领域的汽车工业,其智能化转型备受瞩目,特别是在被称为“灯塔工厂”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福田康明斯发动机生产工厂内,人工智能与汽车工业的融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这个充满快节奏的工厂环境中,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如同时代的脉搏,见证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工业结合的新时代。福田康明斯的总装车间内,一个名为深泉工业质检推训平台的系统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该系统基于商汤SenseCore AI大装置打造,实现了光机电软算的一体化。依托此平台,福田康明斯不仅实现了对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表面缺陷和装配缺陷的自动检测,更大大提高了质检效率,将工人从枯燥的检测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投入到更高技能水平的工艺工作中去。
福田康明斯的高级项目经理对深泉平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商汤科技的深泉平台与我们生产实践相结合,不仅提升了质检效率,也帮助我们提高了智能制造的水平。它为AI质检在汽车工业制造领域的敏捷创新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深泉平台在汽车工业的落地应用,为我们演绎了工业质检的“质”、“敏”、“柔”三部曲。“质”,即精准度。在深泉平台的帮助下,汽车生产的精准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解决了传统人工检测中的漏检和误检问题。“敏”,即高效落地。深泉平台让工厂各部门能够高效应用AI智能化,充分利用每一寸产线空间,实现人机协同的高效生产。“柔”,即柔性检测。随着生产模式的变化,深泉平台能够适应多种零件的检测需求,展现出其强大的适应性。
面对工业场景的“三多”难题零部件种类多、型号多、缺陷种类多,深泉平台从多光学方案支持、多零部件形态支持、多重质检支持三个角度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无论是复杂的图像检测还是多种类型的零部件,深泉平台都能应对自如。深泉平台还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将工艺的迭代从“月”为单位缩短为“周”为单位,真正践行了“敏”的理念。
深泉平台的出现为汽车工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质检效率,还提高了生产的精准度和柔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深泉平台将在汽车工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制造业走向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未来。在迈向工业4.0时代的浪潮中,商汤科技与福田康明斯的紧密合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基于商汤自研的AI芯片及先进算法,二者共同打造出一个软硬一体的高效推理解决方案深泉平台。该平台不仅提升了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更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
深泉平台如一座高效的信息桥梁,成功连接了生产线上的工业相机、PLC、机械臂等设备,打通了各个端点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了多设备间的无缝协同工作。在保证AI质检满足生产线上严苛的节拍要求的深泉平台还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为生产管理者提供了详尽的缺陷信息报告,帮助管理者直观了解生产质量状况,从而迅速调整生产工艺,提升质量管理效率。
在深泉平台的助力下,“柔性”生产成为福田康明斯的关键策略。传统工业生产以单一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为主,而现如今,高质量的小批量生产成为主流趋势。对此,深泉平台提供了工业模型训练组件、推理工作流调度组件和报表配置组件等核心功能。其中,工业模型训练组件充分利用商汤SenseCore AI大装置的能力,将不同场景的算法模型底层抽象化,打造出零代码的工业模型生产平台。这不仅赋能工业开发者更多能力,更集成了创新的AutoML技术,专为工业小数据集设计,实现了算力与精度的最佳平衡。在福田康明斯的多个工位上应用后,通过超参自动搜索得到的AI模型显著降低了漏杀率和误杀率。
推理工作流调度组件则负责灵活调整质检工艺。它统筹考虑光机电软算各部分的紧密配合,确保质检工艺的有效调整。深泉平台支持多种工业相机、PLC主流协议的无缝对接,并通过其低代码平台实现对流水线、机械臂等设备的灵活控制。在福田康明斯的质检场景中,深泉平台将各种设备和AI模型抽象为节点,用户只需通过可视化配置即可轻松实现质检工艺的再定义和快速切换。
报表配置组件则为全面柔性生产提供了可能。它采用横纵表设计,确保系统可以插件式装载,自动显示生产零部件的质量情况。在轴瓦检测工位上,深泉平台成功应对了复杂的检测需求,并将各类设备和AI模型的协同工作抽象化、简单化。随着场景的变化,用户只需重新配置节点即可轻松适应新的质检要求。
如今,深泉平台已在福田康明斯的多个工位成功落地,并被评为“灯塔工厂”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一成果不仅证明了商汤科技在汽车工业智能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也展现了福田康明斯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和对质量的严格把控。随着合作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商汤科技与福田康明斯将继续推动发动机生产的智能制造转型,共同助力汽车行业在工业4.0的浪潮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