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丁雪糕抽检不合格
抽检不合格事件揭示雪糕行业隐秘角落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份关于雪糕产品的抽检报告,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报告中涉及的15批次雪糕不合格信息,让人们不禁对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警觉。其中,标识为“小布丁奶油味雪糕”的产品因蛋白质含量未达标准而登上了黑榜。
一、不合格情况曝光
在今年的七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抽检结果,有15批次雪糕产品未能达到国家标准。这批“小布丁奶油味雪糕”的蛋白质含量检测值为0.46g/100g,远低于标准要求的≥0.8g/100g。除此之外,部分产品还出现了微生物污染问题,如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这一消息令消费者担忧不已。
二、涉事企业及产品澄清
涉事企业为东莞市新凯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对于抽检不合格的情况,该公司回应称问题源于产品标签不合格,并已及时更改标签。伊利集团也发表声明,表示抽检不合格的“小布丁”与其品牌无关,伊利生产的“小布丁”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三、不合格原因剖析
针对此次抽检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
1. 蛋白质含量不足: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能按照雪糕的蛋白质标准(≥0.8g/100g)生产,而是错误地按照冰棒的标准生产,导致蛋白质不达标。
2. 卫生管控问题:在生产、运输或贮存环节,由于卫生条件不达标,引发了微生物污染。
四、后续处理与监管加强
涉事企业已对不合格批次产品实施召回,并承诺调整生产工艺及标签标识。市场监管总局也要求各地加大对雪糕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安全。
五、消费者注意事项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购买雪糕产品时应认准正规品牌及产品标签,避免误购非合规产品。此次事件也反映出部分中小企业在食品标准执行上的漏洞,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选购产品,以降低风险。知名品牌如伊利的小布丁雪糕并未受到影响,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加强监管和生产,确保公众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