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煎中药的方法
煎药之道,博大精深。不少长者对这门技艺有着深厚的了解,甚至在前往中医院求医时,也不忘向医生请教煎药的诀窍。关于煎煮中药是否需要盖盖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内含丰富的学问。
经常为社区长者讲解中药知识的广州市中医院药剂科主任郭洁文表示,不同的药材煎煮时,敞着煮或盖着煮效果截然不同。一些含有挥发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苏叶等,需要在密闭容器中煎煮,以保留药效。这些药材的挥发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容易散发到空气中,因此必须盖着盖子熬煮。而像西洋参等贵重药材也同样需要在密闭容器里煎煮,以防药效流失。
相反,有些中草药如夏枯草、金钱草、丝瓜络等,因为材料较轻、体积大,如果盖上盖子煮,药液容易溢出。在煮这类药材时可以选择开盖,但需不时搅拌,以确保药效充分释放。
煎煮中药的技巧并不只是盖与不盖这么简单。郭洁文指出,中药多为干燥的植物或动物组织,其有效成分分布于这些干枯萎缩的细胞内。使用沸水煎煮可能会导致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凝固,降低药效。她建议,在煎煮前先用凉水浸泡药材半小时,使其变软膨胀。这样,随着水温的升高,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就能更好地溶解在水中。
除了煎药的技巧,器皿的选择也同样重要。砂锅和瓦罐是传统上推荐的煎煮器皿。砂锅能够均匀导热,煮起来热力缓和,有利于不耐热成分的保存。砂锅也有其缺点,如容易破碎、煮多次后变黑、易出现裂纹等。而瓦罐虽然也是常用的煎煮器皿,但容易吸收药物成分,导致串味。
在器皿的选择上,郭洁文还提醒,不宜使用铁锅等金属器皿煎煮中药。因为很多植物药材含有酸性或碱性成分,与铁离子会产生化学反应,可能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副作用。为了保障药效,选择搪瓷罐、不锈钢锅等更为适宜。
还有一些特殊药材会出现“假沸”现象。这些药材在低温时就会产生大量气泡,看起来像是已经煮沸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如含皂苷等化学成分的中药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郭洁文提醒,这些药材必须真正煮沸,以确保药效充分释放。
除了上述技巧,郭洁文还强调,不宜直接使用自来水煎药。因为自来水中可能含有余氯,会破坏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应将自来水煮沸后,再用来煎药。
煎药之道蕴含着丰富的学问和技巧。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达到治疗的效果。我们在煎药时应该注重细节,遵循专业的建议,以确保药效的释放和治疗效果的实现。关于中药煎煮的建议
在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中,中药的煎煮成了一门精细的艺术。对此,有着丰富经验的人士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她强调,煎煮中药时,应该使用已经沸腾后冷却下来的凉开水。
煎煮药物的过程,既是药效释放的过程,也是药效保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搅拌起着重要的作用。郭洁文指出,适当的搅拌可以保证药物受热均匀,防止黏性成分附着在瓦罐底部。频繁的搅拌却可能适得其反。
频繁搅拌会带走药锅中的热量,影响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更重要的是,过度的搅拌还可能使某些易挥发的药物成分流失,从而影响药物的整体效果。建议在煎煮中药时,不要过度搅动,大约每隔10分钟翻动一次药材即可。这样既可以保证药效的充分释放,又能保持药物的完整性。
在煎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火候和搅拌的频率,更要注重每一个细节。毕竟,这关乎我们的健康,关乎药效的发挥。煎煮中药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对身体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为健康留出一点时间,用心煎煮每一剂中药,感受那份古老而深沉的关怀。